可能不认真起来,调集精锐人手去调查。
被两家盯死的唐赛儿,汉王那点小动作,可能瞒得过这两家情报机构么?所以黄烁更好奇的是,朱棣为什么隐忍至今,都还没有什么动静。这种暴风雨前的寂静才是最可怕的。
细细想来,朱棣也不是完全没有动作。魔师宫回转中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动作。也是因此引出的魔门大典。
朱棣接纳魔师宫的投诚,在官方层面不干涉他们回中原。这可以视作朱棣要稳住边关,稳住北边草原的元蒙。但是动作似乎也就这么大,按说稳住了北边,就该权利剿匪了。可是没有,鲁地还在听之任之,二十万精兵依旧驻扎在帝都附近。
将心比心,朱棣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突然,黄烁心中一动,一个刚刚听的词在心中冒了出来。养寇自重,汉王在养寇自重,那么朱棣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站在朱棣的立场上,农民起义有成功的么?大明朝春秋鼎盛,百万雄兵。又不是那种到了末期腐朽的帝国,区区一帮饥民的造反,只要认真对待,无论是剿,还是招安,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刻意营造出造反势大的假象,一边接纳魔师宫,瓦解元蒙的高端战力。一边利用魔师宫,对元蒙释放假情报。等到真正北伐之日,恐怕战果要远比历史上更辉煌吧。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例如朱棣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唐赛儿的起义军轻易就能控制。
想不通的点不少,但是黄烁相信,事实的大致情况应该就是这样了。那么问题来了,自己要做什么?
一个大胆而疯狂的念头再度在黄烁心中冒了出来,并且完全不受理智所控制。
黄烁没有直接去祥丰号交任务,而是再度摸到了齐伯那里。
拿出信件和玉佩。
“齐伯,您给看看,伪造一份信件和玉佩困难么?”
古董行当,熟知历史和鉴定知识自然是本职,但是...伪造和做旧本身也属于鉴定的一部分。
齐伯拿起来看了看,不以为意的撇了撇嘴。
“信简单,没多长时间,又不需要做旧。只不过是模仿笔迹罢了,不过这纸张有点麻烦,不是官府行文专用的纸,属于鲁地民间的普通货色。这种地区性的东西,反倒不好找。我只能用差不多的替代,不过不是顶级书画家,或者同行,应该看不出区别。墨也是,当地的普通货色。不过书信这种东西,主要看内容。又不是书画,应该能糊弄。”
黄烁点点头,有个东西就够了。这信怕是交上去第一时间就会烧毁,留着都是祸害。所以细微的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