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天的老教堂》和《救世主》的情况,从各种意义上都很类似。
都是无意间收来一张脏兮兮的被“遗忘”的作品。
都真伪存疑。
也都有一些含糊其次的似是而非的相关记录。
不管是顾为经与酒井胜子,还是大英博物馆。
他们在搞研究写论文的时候,也都是从那些一鳞半爪的模糊记载出发,然后根据同时代的印象派画作或那些来历清晰的达芬奇真迹,对油画本身进行美学风格的分析,最终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
不一定是大家写作时想到了一起去。
而是大约这种论文也就只能这么写,这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
因此,也一定都会引来大量的质疑。
顾为经不同于牛津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是学界没人听说过的萌新。
所以,他的观点会引来的质疑,也许是马丁·肯普的十倍、百倍。
在顾为经的论文在《亚洲艺术》上被刊载出来的第一时间。
很多人直觉都是——这是在造假。
fakenews。
凡·米格林造假案、鲁菲尼造假案、诺德勒画廊造假案……
类似的例子在艺术界实在是太多了。
先搞到张不知来历的老画,然后再找研究团队背书,最后卖出天价来,这也算是艺术市场上的经典操作了。
有些情况是材料有疑点,似乎不够有说服力。
而也有很多情况,这些材料,甚至是油画本身……整个研究,全部都是假的。
干脆从头到尾就都是骗局。
比如纽约的诺德勒画廊,就搞了一整个假的研究团队,做了个杰克逊·波洛克的虚构作品,卖给了神秘的“x先生”。
成交价格是整整8000万美元。
几年前也刚刚报道有大拍卖行发现自己做为中间人私洽的局,卖出的画也许有类似的问题,转头无奈咬牙掏了1000万美元,拍卖行自己又给买了回来。
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关于顾为经和酒井胜子所提出的,他们发现了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早期印象派女性画家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一本19世纪仰光的老教堂地下室里的传教士日志,不足以去支撑“史上第一位印象派女画家”这么重要的结论。
有些人认为那本传教士日志的真伪,有问题。
还有些人认为。
不光是那本传教士日志,连同那张《雷雨天的老教堂》的油画,都很有可能是假的,都是杀猪盘。而刘子明。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