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会场的时候,也听谢组长说到,方教授您在骨科肿瘤方向的研究和造诣都很深。”
“我想请教一下方教授,你们是如何将微型循环仪中的化疗药物代谢掉的。”
“再则就是,你们在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会不会去对一些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呢?”
“一套微型循环仪,可以代替人体的器官,代谢掉这么多非人体的物质么?”刘莉芝教授是专业的,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点。
化疗药物很多,每种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器官都不一样,他们的代谢机制也完全不同。
微型循环仪,不经过人体固然是好,但如何将化疗的药物代谢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同时,微循环建立后,微循环内的一些抽血结果,会不会与全身的抽血结果不一样,它的浓度会不会增加?
这就是刘莉芝教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了。
方子业一听对方是来问专业问题的,就谨慎道:“刘教授,关于肿瘤化疗药物的代谢问题,我们是通过透析的原理将其代谢掉的。”
“肿瘤药物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进入到透析仪器中后,根据不同的原理,是可以清除掉的。”
“至于您说局部循环内的分子标志物是否会堆积导致浓度上升,我们目前才到动物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开展类似的研究。”
“毕竟先注重疗效嘛,不过我们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根据我们的推测,分子标志物的浓度,应该是会增加的。”
“毕竟分泌的分子标志物总量基本不变,但局部循环血量比全身循环血量少许多倍,所以这种浓度就是指数级的增加。”
“它们与预后有什么关系,反而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不同浓度对应的预后效果……”
“可有一个问题就是,化疗药物增加之后,也会影响到预后,所以类比的预判,就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得到假阳性的结果,这如果要深入去做的话,是一个方向比较广的子课题了……”
一个新治疗方法诞生,会伴随非常非常多的子课题,有许多亚方向可以去精进,并不是做完就结束,做完就可以完美在临床中应用,一点副作用都不遗留的。
只要与治疗无关的作用,都是副作用。
方子业的回答也是非常专业的!
意思就是说,局部的浓度会增加,但如果治疗效果很好的话,浓度增加了,也可能对预后没有多大的预示性。
刘莉芝教授点了点头:“这倒也是,肿瘤的预后,与治疗方式相关性最大!”
“那这样啊,如果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