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就往实验室跑,早出晚归的。”
“除了手术和练功房之外,哪里都没去。”刘煌龙也显然很关心方子业的行踪。
不过,刘煌龙也没有好奇方子业正在做什么。
进实验室的基础实验那是可以随便乱说的嘛?
方子业如今的科研底蕴,可能随口一句就是重要课题,属于课题组的机密。
自己就是做科研的,不至于这么不礼貌。
“刘老师,我们下午见!~”方子业主动结束了电话。
挂断电话之后,方子业直接从实验室杀到了马路上,而后,打车回到了洛听竹的房子里。
打开了电脑,开始与张利民院士聊天。
不过,方子业发过去信息后,张利民并未第一时间回复。
方子业也只能暂时静等一会儿。
因为最近方子业都一直在和对方聊天,所以方子业知道对方给自己的信息肯定设置了特殊提示,没回复是不方便。
果然,五分钟后,方子业的电话响了起来:“方教授,我刚刚在开会,看到了你的信息后,借故上厕所出来一会儿。”
“时间不是很久!~”
方子业马上道:“张老师,一些特别详细的情况,我们今天晚上见面了详聊吧!~”
“我在近期查了很多资料,也进行了一些试错相关的试验,我发现,我之前与您提过的那个新的肿瘤诱导物,有了点眉头。”
“我参考了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一些文献和资料,最后把我们之前讨论列举的可疑物质,最后锁定在了十一种。”
“我猜测,最后可能不止一种致癌物质,可能有两种甚至三种。”
张利民教授就是做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的,致力于通过多组学数据鉴定肿瘤驱动基因,对肿瘤进行精确分型,鉴定新型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深入挖掘组学数据,系统阐述关键基因和通路的功能和机制。
寻找病因,寻找致癌因素的内外因,都是他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只是肿瘤的分子测序。
周彦教授委托方子业的事情,方子业前期只是确定了,该微环境会诱导肿瘤的异变,但是无法精确的定位是哪一种物质。
相当于只是确定一种现象。
这样的情况下,看起来是大海捞针。
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对微环境中检测的所有物质进行重新梳理,对他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鉴定和区别,看是否与其他类似的致癌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同源性。从而确定一些可疑的,未被证实,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