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慧眼识英雄
平章云者,乃辨别而章明之意,如书经尧典所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而平章政事,就是商议国家大事的意思,作为官名,起于大唐贞观年间,其雏形便是大汉的录尚书事。
大唐行群相制,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后又通过加官平章政事,防止某人或某一群体,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同时,由于其“加衔”的灵活性,这一职务也可以动态的平衡利益集团,通过增减宰相名额嘉奖功臣,完成权利分配等。
如除哀帝时仅6人的宰相外,平时大唐都有十余位宰相共理国政,甚至武则天时期宰相人数一度达到了78人的巅峰。
袁绍虽然未在朝中任职,但是对于苏曜的新政也是密切关注,知道他一直在推进地方的军政分离,甚至连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也是靠加平章政事参赞国政,如今要加给自己,其“器重”之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接受这一任命,也就意味着他将彻底纳入苏曜的权力体系,失去立足的根基。回来一旦苏曜翻脸,那一个酷吏便能要了他满门的性命。
可是,他有不接受的底气吗?
现在苏曜在酒宴上这般问他,何尝不是对他的试探?
拒绝的话,会不会引来即刻的报复?
这位大将军素来喜怒无常,行事不羁,难以预测,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宴上就取下自己的首级?
一时间,袁绍心中天人交战,跪拜在地半晌不敢发声。
苏曜上前搀扶:“袁公位高权重,又是长辈,何以长跪不起,真是折煞人也。”
常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路速推登顶的苏曜显然对自己目前的权势还没有什么深刻体会,他见袁绍这般作态,倒是只觉得有些好笑,连说此事不急,让他在寿春住下,在八月十五之前给他个答复就好。
袁绍如蒙大赦,擦了两下脑门起身,席间再也不敢乱发一言。
正在他寻思着之后要赶紧找逢纪他们商量该怎么应对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小兵匆匆闯入,向苏曜耳语:“大将军,鱼上钩了.”
苏曜哈哈一笑,对袁绍道:“袁公,你说说这世上为什么总是不乏些自寻死路之人呢?明明我都给他们机会了,只要老实配合,不过是交出些霸占的资源、遣散些私兵,只要往后遵纪守法,便能安享富贵。”
“可总有人贪心不足,螳臂当车,觉得自己那点小伎俩,小手段就能瞒天过海,抗拒天威。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