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
至少李龙接到这活,给队里人分的钱还会多一些。
换人的话,未必就能让队里人拿那些钱。
这事其实大家都知道,偶尔有人闹,只不是看不惯李龙拿更多的钱。
而他们却也没那个本事从供销社拿到活。
如果把李龙换成乡里或者县里另外一个陌生人,他们屁话都不敢多说。
反倒正因为李龙是这个村子里长大的,少年时候啥样他们都清楚,所以才会眼红。
那么一个平凡少年眼下有风有雨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嫉妒?
陶大强也是慢慢的才想出来这样的道理。
他不嫉妒李龙,他觉得李龙该有那个本事。从小看着李建国在这队上,当初还是大集体合作社大锅饭的时候,人家那一组就比其他组吃的好。
那就是本事。
李龙有本事不是正常吗?
李青侠六十多岁了逮鱼还那么利害呢。
队里有哪个老头能这么干?
李安国去了奎屯,不到三个月就成了正式工人。
感觉李家就没一个差劲人。
多想无益,干好自己的吧。他感觉自己和李龙距离越来越远了,不过眼下自己也已经不错了。明年买了拖拉机,打瓜赚了钱,也就算是村里最好的那一批人了。
两年时间,从队里家底几乎算最差的人,到眼下算最好的那一批,还有什么其他可求的呢?
陶大强其实也算是知足常乐的人。
许建军在院子里正扎着苇把子。
妻子在旁边帮忙,他还不停的给说着:
“今年一定要把标准提高。去年还有胡老二胡老三跟着收那些质量一般的,今年肯定是没人和李龙竞争了。咱们搞的标准不高他要不收,那就麻烦了。”
他和王财迷一样,一开始怀疑李家弄打瓜种子是骗村里人的,没想到最后报纸上都登了,那时候再去找着买,已经晚了。
他和王财迷,还有村里一些想买而没买打瓜种子的还笑话陶大勇买了瘪种子,陶大勇也不解释,谁能想到那些女人说的多了,陶大勇媳妇马爱红说出了真相:
“那些瘪种子都是可以发芽的!”
这下子没人笑话了。
那些种子既然可以发芽,那么就说明明年种着是没问题的。最多也就苗子长势不太好,到时可能需要多上点肥。
一袋化肥不到十块钱,和那一亩地四五百的收入相比,算啥?
这下子轮到许建军和王财迷嫉妒陶大勇了。
但他也不办法,他去找党哥许成军,想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