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昨天才炒的,味道挺香的。还有这个……”
李龙把米袋子打开,一股子新米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我们小队种的大米,虽然不出名,但味道很好。”
“好好好,谢谢你啊。”吴教授也没客气,都收下了,“打瓜为什么不种了?”
李龙便把情况说了一遍。
吴教授听完,有些感慨的说道:“现在农民信息不畅,想种经济作物赚钱,又不知道哪些比较符合市场需要,这种跟风式的种植,真的就很容易伤农。”
李龙也点点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才算停下来,那时候整个乡里基本上都种了,也无所谓跟风不跟风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那你们明年打算种什么?”不种打瓜,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没了,种粮食除非面积足够大否则也不赚钱。
这一点吴教授肯定是清楚的。
“打算种葵。”李龙说道,“我们那边有许多盐碱地,目前还没开发出来,虽然分的地比其他村要多一些,但想要大规模种植,目前还不行。”
“盐碱地咱们南北疆都比较多,”吴教授说道,“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整治办法。排碱沟你们知道吧?”
“知道。”李龙说道,“我打算养殖一些牛羊,队里给了我一块盐碱地,我就打算整治一下……挖排碱沟是一个办法,我想着能不能搞个针对性施肥,就比如测量土壤的那啥物质,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施肥,这办法可行不?”
现在测土施肥的名词还没出来,李龙不好直接说出来,毕竟他是外行,所以就只能解释一下。
吴教授眼睛一亮,然后思索起来。
李龙也只是提一提,这方法提前了二十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目前北疆有化工企业,化肥方面问题不大,只是要进行精细化操作,就不容易了。毕竟测土施肥需要把每一块地的土质都要研究一下,这样的话挺耗费人力物力的。
不过如果把这个当科研课题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这也是李龙过来找吴教授的原因之一。
“小李啊,你这个思路是非常有用的。”过了好一会儿,吴教授抬起头来说道,“我不是专门搞这个的,知道一点儿,不过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先坐会儿。”
说着吴教授就出去了。
她走的有点急,门也没关,能听到脚步声很快。
李龙想着,这回吴教授会请来的是谁?
过不到二十分钟,脚步声传过来,李龙走到门口,看到吴教授和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过来,两个人边走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