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插板的地方通常在墙上,黑色的半球盖子。有的时候电灯上也是可以接插头的,卡口灯泡的转换头那里,就可以接一个,同时也可以接灯。
电视机摆在五斗橱上的时候,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都退到了后面,看着李龙操作。
两千多块钱的东西——全家的家当都不值这么多钱,这么贵的东西,可不能弄坏了。
“我抽空……今天是没时间了,这几天不让动剪子针线,等初五过去,我找块布给这电视机缝个罩子。”梁月梅突然开口说道,“可不能落了灰。”
正在接着天线的李龙听着笑了。仿佛是全国统一的,八十、九十年代的家用电器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罩子,只要不看的时候都会罩上,有些家里甚至看的时候也会罩上。
普通人家里用的罩子都是轻便薄一点的布,这样透气,也会隔灰。但有些人会因为是彩电,用的罩子面料都很贵,也很厚,看电视的时候还只是把罩子前脸给拉起来,后面依然盖上——八十年代不是没有因为电视机发热过热把显像管或者里面电路板上的零件烧坏的。
想想吧,明明是要散热的,你给加了个罩子,那不是憋着升温嘛——这电路板就算再皮实,那也经不住这么烧对吧。特别是彩电的使用频率极高,只要有电视节目,通常是能一下子开一晚上的,久而久之,不就坏了嘛。
“嫂子,弄罩子就防灰行了,看电视的时候要取掉。这电视开的时候是会散发热量的,要不取掉,会把电视烧坏的。”
“噢噢,我知道了。”梁月梅认真的点头。
“小龙,你用过电视?看这么熟悉?”李建国忍不住问道。
他看李龙连说明书都不看,就在那里摆弄着,而且看动作丝毫不像是瞎胡闹,有板有眼的,所以才这么问。
这时候的电视机带着厚厚的一沓说明书,每一个操作都写在了上面,甚至连按面板按错了怎么返回都会说明;说明书里还会把电路板画清楚,这应该是方便修理人员维修。
这时候的说明书和这时候的课本一样,教东西就是明明白白,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学的人也清清楚楚。不像后世的说明书或者教材,要搞什么意义,要搞什分类。打个比方,彩电的说明书里,第一部分写彩电的由来,第二部分写发明彩电的意义,第三部分写彩电的分类,有哪些厂家生产,第四部分再写零部件的组成——真这样写,能把人气死。
但许多后世的教材,特别是小学时候的教材就是这样。实用性不强,虚的东西一大堆——小学生学怎么用,专业的意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