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政不纲,黩货无厌,群小擅命,横征暴求,是以万民不忍,共托命于太祖,太祖因而奋其一劒,扫淸秽浊,受天大宝,是以得携而传之皇上。”
“夫胡元盛时,幅员广大,士马强壮,无减于今日之天下,而太祖乃以布衣取之,如摧枯拉朽焉,何哉?”
“赋税繁兴,子民流离;货币糜烂,百姓失业也!”
今上的帝位怎么来的?是太祖高皇帝一代代交托的责任。
太祖高皇帝的帝位又是怎么来的?是前元残暴,遭万民厌弃,万民共同将天命托付给了太祖皇帝。
“皇帝陛下言,百姓失地者众,未尽归农,此陛下天命之所在,不可不重!”
“……”
“是故,今重本当以务农;安置失地之民,未必不可通商。农商同兴,两难自解!”
众人服饰摩擦之声,与试卷翻动之声交杂,反而愈发显得殿内安静非常。
海瑞坐在不起眼的角落。
一板一眼地下笔。
虽说他已经是绯袍大员,此来只是补一个出身而已,哪怕最后一名也不影响他铺平九卿的门槛。
但海瑞还是用心尽力地写出自己的答案。
“臣对,屯种之田干没于豪右,湖山斥卤制于权门,奸豪欺隐,游食助纣,是有皇帝陛下谓之啼饥号寒之民。”
“臣亲见,海南诸县,农夫耕种,以天灾人祸失之薄田,以骨髓尽枯失之佃租,故惟采菱湖中。然菱角尖锐,常伤其指,血流不止,致面目憔悴,状若鬼魅。至臣离海南时,菱湖亦为豪右所兼并,收采菱者月租二两四钱。”
“……”
“故,今当务之急,乃制田之见存者,履亩而正界……”
海南跟云南差不多,在科举界都是穷乡僻壤一般的存在。
作为海南举人出身的海瑞,为官后也没有太多功夫深入研究经典,那些华丽的措辞,在他文中几乎难以看到。
他只是从基层工作多年的角度,作出了一副写实的答卷。
时间渐渐流逝。
墨迹爬满了一张张试卷。
……
贡生们在殿内答题。
朝官则多是各自回衙门坐班。
只有皇帝与首辅次辅三人,漫步在皇极殿外的平台,谈论着什么事情。
“天顺八年,命于内阁官会同吏礼二部出题,考选庶吉士。”
“弘治六年奏准,每科一选,年岁四十以内者,各录其平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月以内投送礼部。”
“礼部阅试讫,编号分送翰林院考订。文理可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