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为了生活,离开家乡带着一家老小到燕京来打工,算是头一批被叫做“北漂”的人。
他们穿着挺朴素的,背着大包小裹,脸上全是赶路的劳累以及对生活的期待。
边上的妇女和小孩呢,对周遭新地方满是好奇和不踏实,也不晓得以后会啥样。
而车站大厅变成了他们临时歇脚的地儿,也是新生活开始的第一个站住脚的地方。
这时候的车站大厅可不像后世有这么多椅子给旅客歇着。
好多人就直接坐在地上,来缓解一路奔波带来的疲劳。
一些农民工出了车站大厅,没寻着去处。
干脆就把行李搁在火车站广场堆一块儿,枕着在地上就睡了,能瞧出来他们可累坏了。
除了农民工之外呢,也有那么一些追求梦想的大学生。
这些年轻人考上华清京大后也到了燕京,想着靠学习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
就算这时候大学宿舍条件特别差,可也没法拦住他们对学习的喜爱。
等到了四十年后,这一批优秀的人,早就在各个行业起着重要性的作用了。
在大学的实验室中,大学生们都能用上电脑啦。
虽说这年头的电脑很初级,但用来做实验是够够的了。
学生们兴奋地围在电脑那儿探讨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东西,时不时地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会儿的燕京城可没啥高楼大厦,大多数人都住在四合院、胡同里边。
人们平常有空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要是碰见熟人了,把车一停,就开始互相聊起来了。
在南锣鼓巷胡同街边的那些店铺里头,已经能瞅见理发店了。
虽说这店挺简陋的,可理发用的工具跟用品啥都有。
这美发店叫“雅娇美发”,一看就知道主要是给那些爱美的年轻女士做服务的。
瞧这理发帅小伙的装扮,生活品质应该不低。
没准已是这一带出名的托尼老师了,那生意肯定差不了。
这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起来了。
个体经济慢慢被政府准许了,然后燕京的第一家个体私营饭店“何氏家宴”就现身在交道口。
其实,按照刘之野的前世,京城第一家个体户应该是几个月后的“悦宾饭馆”。
这一世,傻柱竟然无意间抢了人家“燕京第一私营饭店”的名头。
说起来,傻柱突然宣布辞职,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个体户的行列。
这一举动在红星厂以及南锣鼓巷的街坊邻居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