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头、碎电线以及碎电池的残片,还有炸药的残余物。
马家保还说,这些小米,是9月份他们一起钓鱼的时候,他亲手放进汪大刚衣兜里的。
专案组将马家保家的泥土拿去化验,证实了泥土里的硝酸铵炸药成分,和燕京火车站爆炸案的炸药成分相同。
在火车站附近执勤的公安民警心中一沉,火车站里面出事了!
光是爆炸成分就有黑索金、二硝基重氮酚、tnt和硝酸铵四种,炸药量足足有1公斤。
很明显,这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电池制作的打火装置,将两斤的炸药引爆。
经过专案组调查得知,汪大刚今年40岁。
如果仅仅只是不瞒,还不至于让汪大刚走极端。
和这名男尸不同的是,其他遇难者虽说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或炸伤,但身体完整。
总部指示让治保局局长郑朝阳,令他亲自挂帅组成专案组并限期破案。
难道,这是凶手在报复社会吗?根据现场收集的证据,对于凶手,刑侦人员有了初步的画像。
通过法医鉴定,犯罪嫌疑人的头发有染过的痕迹。
第一个重要线索与衣服碎片有关,虽然男子的尸体被炸得稀碎,衣服也被销毁得差不多了,但专家组仍然分析出有用信息。
汪大刚很是焦虑,多次向领导请求调到老家去。
另外,在这具男尸附近,还发现了一把自行车钥匙。
可是市局的刑警们将所有燕京周边的工厂和农场都走遍了,都没人认识画像上的人。
长期的自暴自弃让他心态出了问题,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他的女朋友。
火车站的爆炸案很快就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舆论,还有人造谣……踏马的,这真是太猖狂了!如果不能早日破案的话,势必会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影响城市形象。
一开始他的工作还算积极,得到领导的表扬。
市局技术处的摄影师打开了一台倭产的奥林巴斯相机,开始记录现场的每一处细节。
调查结果非常巧合。
走访得知汪大刚那天穿的衣服颜色质地,和那具男尸身上的碎片一样;毛巾碎片也证实就是该拖拉机厂的劳保用品;而且,在现场发现的那把自行车钥匙也打开了汪大刚的自行车车锁。
他们需要让这张脸恢复到足以辨认的程度。
“快叫救护车!”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
等汪大刚读完了初中,他认为继续读下去也考不了大学,因此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
一辆辆载满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