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
领导突然指着一个师长,说了句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话:“这位叫廖承志的同志了不得啊!”
话虽简短,但话语中的深意却让人琢磨不透。
廖承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引起军区领导大领导的如此评价?
他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句夸奖,远比表面看上去的更加耐人寻味。
原来这位廖承志也曾经是刘之野的一位老部下。
廖承志别看现在已经是师长了,他曾经提干又经理了一段坎坷,直到遇到了刘之野。
59年时,廖承志就从黔省思县老家应征入伍,成为了燕京卫戍区某团4连的一员。
截止到1964年,身为班长的他已经在军队里服役了整整六年。
要知道,那时一般陆军士兵的服役期为三年。
一旦服役年限超过三年的兵,不是稀有的技术兵种,就是具有提干机会的骨干分子。
而廖承志正是后者!
其实,早在63年,廖承志就被部队列为干部苗子,计划着重培养。
可是,在当年的干部考察时,却因文化水平偏低而被刷了下来。
有一年全军大比武活动召开。
廖承志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他向组织上展示自我的最后一次机会。
于是,他在卫戌区大比武中将自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提毫无保留地展露了出来。
最终也不负众望,获得了军区对抗刺杀专项比赛的第一名。
赛后,他兴奋地认为今年的提干必定少不了自己。
只是,没多久意外就发生了,廖承志在一次销毁雷管时致使右手手指伤残,继而导致了他又错过了这年的最后一次提干机会。
连队上虽然很同情廖承志的遭遇,考虑到服役六年的他已提干无望,就计划在年底安排他退伍。
就在这紧要关头,廖承志人生路上的第一位伯乐出现了,那就是刘之野。
当时,“刘之野教学法”风靡全军。
有一天,刘之野就来到三团4连来观看该部的汇报演习。
恰逢廖承志所率领的班在演习里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刘之野的瞩目。
刘之野观后评价他说:“这个小班长有一定的指挥才能,是一个稀有的干部苗子,值得着重培养。”
有了刘之野的肯定,廖承志才得以继续留在部队,并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随后几年,廖承志得到了火速提拔,一路升至师作训科副科长。正当廖承志以为自己在部队的仕途将一帆风顺之际,命运却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