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湿。
想起临走时,老爸站在村口,欲言又止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傅雷跟同事们一起亲手建造的高楼慢慢长高,宝县的天际线也在不断变化。
今年初,傅雷升任技术组长,工资涨到550块。
发工资那天,傅雷激动请刘光福吃饭,两个大老爷们竟然偷偷抹眼泪。
有一次,老李来宝县看傅雷刘光福他们俩战友。
站在他们建的大楼前,老李笑着说:“小傅,还记得当初非要去挖煤吗?
现在觉得我安排老刘去接你这事儿,高明不?”
傅雷愣住了,看看老李,又看看刘光福,他们都笑了。
“你们.”傅雷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老李和刘光福精心安排的啊。
站在工地上,望着眼前这座年轻的城市,傅雷常想起在火车站的那个偶遇。
要是当初真去了煤矿,现在会是啥样?
这他说不准。
只知道一件事,人这一辈子啊,总得有那么几个好兄弟
刘光福也是这样感慨,当初他回来,要不是许大茂非要拉着他来宝县闯荡,
他现在也许就是某一单位里早九晚五,一个月撑死到手一百多块钱。
那现在,他是社会上人人尊敬的刘副总,月薪加分红大几千元。
刘光福收入颇为可观,而身为老板的许大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初南下之际,他听取了刘之野的建议,并未如其他人那般如没头苍蝇般盲目乱撞。
许大茂目标明确,径直选定了建筑行业。
来到宝县后,许大茂就开始做工程建设、修路筑桥搞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许大茂正式组建了宝安建筑公司,成为了宝县特区最早组建建筑公司的包工头之一。
随着机会越来越多,许大茂几乎每月都会带很多老家人过来,于是能承揽更多工程建设。
到了84年,许大茂已经在宝安特区大有名气了,资金雄厚,工程机械先进,施工资质高,手下有六百多建筑工人。
他在宝安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取得一级建筑资质的民营企业,第一个承接宝安市样板工程的企业.
如今的宝安仿若一个巨型工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基础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这里,似乎遍地都藏着财富的密码。
后人曾言:“立于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当下的宝安,恰是那股强劲的风口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