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虎连忙拉住他,急切地说:“光天,光天,你先冷静一下,别冲动。咱们好不容易才到这儿的,好不容易适应了环境,你……”
刘光天一把甩开他的手,坚定地说:“你要是喜欢这儿,你就留下,别拦我。我是一分钟也不想再待下去了……”
葛小虎厉声喝道:“你冷静点,行吗?想回去,当然可以,但你得深思熟虑。你以为回去的路会那么平坦无阻?”
“易援朝之所以能回去,是因为他抓住了参军的机会。而今,那扇窗已今年关闭,若想再启,需待来年春天……”
刘光天大哭道:“我不管,凭什么他易援朝可以回去,我就不可以,呜呜……小虎,我想家了,就是回去天天被俺爹揍,我也想回去。”
“唉……”葛小虎见状,无奈地将情绪崩溃的刘光天紧紧揽入怀中。
…………
刘家庄,这片土地在秋风起时,再度迎来了农忙的季节。
尽管其繁华景象不输城市,但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那份纯朴的农村韵味。
此地,工业与农业并蒂开,为村民们编织着生活的经纬。
因此,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几乎找不到闲散的身影,更无需远赴他乡,体验上山下乡的艰辛。
这里的村民们各司其职,共同绘制着属于刘家庄的繁荣画卷。
地处京西偏远之地,自然也不乏“劳动大队”的存在。
刘之野这两年隐匿于刘家庄,全身心投入到警卫二师的严格训练中,同时遥控指挥着村庄的稳步发展。
他巧妙地利用这片土地的独特优势,不仅“安置”了众多人士,更在暗中给予了他们坚实的“保护”。
与别处截然不同,刘家庄地区的学校始终坚守岗位,未曾间断教学。特别是那些专科学校,更是倾注心力,不懈地培育着未来的栋梁之才。
究其原因,乃是刘家庄的工业发展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对人才的需求如同无底之洞,永远难以满足。
“竟斋,我真羡慕你呀,早知道我也来刘家庄来教学就好了。”闫埠贵看着依旧忙忙碌碌备课的刘竟斋,他就羡慕不已。
刘竟斋嘴角微扬,轻松说道:“如今也不晚,你若有意,入职手续我来安排便是。”
闫埠贵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笑着回应:“此事容后再议,我们今日专为拜访刘师长而来,他今个可有空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