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始终要保持标准的动作。
因为刘之野说过:“咱们老祖宗的东西,不练够一定遍数,不吃大苦,是领悟不了其中的奥妙的。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神机自现。拳打十万遍,大乘境界。”
刘之野对孩子们拳法上的教育很有特点,因材施教。
他让三孩子养猫养狗,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灵活性,看它们是怎样攻击对方和自卫的。
刘淑贤特别喜欢猫的灵活性。我在抚摸猫头时,一只老鼠从旁边蹿过去,猫噌地一下从她手下冲出,按住了老鼠。
其速度之快,身形之灵活是人所做不到的。
另外,刘之野让刘淑贤抓住猫的四只爪子,举高悬起,然后一松手,看它怎样落地。
在松开的一刹那间,它的腰用劲儿一翻,总是四肢朝下,稳稳当当接地,摔不住它。
刘之野对她说,“关键是在于腰劲儿。”
人们常说,人老先从腿上老。其实是先从肾上老,腰劲儿一没有,腿就抬不起来了。
有时候,刘之野还叫孩子们看兔子蹬鹰。
刘淑贤就养兔子,追兔子,看它转身蹬她的一瞬间,它是如何反应的。
她养兔子的目的就在这儿。兔子蹬她,是连咬带蹬。
就那一下,其力道就像成年人用脚猛踢她一下似的。
她养狗也是如此,激它们,看它如何反抗。
这就是父亲刘之野用孩子们好玩的天性,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搏击特性来引导他们学拳。
教武也是育人,刘之野不光教孩子们武功,也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习武人于己讲求的是健身,强身,修身,具体说就是保健身体,强身自卫,修养身心。
应以武德为重,讲究礼仪和仁义,恃强凌弱、争强好胜的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
“尚武武德为上,为人仁厚善良;修身注重礼仪,养性抛弃豪强。
济困驱邪扶正,莫争高低短长;积善必有余庆,积德百世流芳。”
刘之野教孩子练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筋骨,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增强体质,祛病延年,还是为了防身抗暴。
而不是培养出几个争强好胜,欺凌弱小的纨绔子弟来。
相较于大姐刘淑贤对武术的狂热喜爱,她的两位弟弟则显得兴趣平平。
在习武之路上,他们时常表现出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热情与积极性。
刘之野也不强求他们,只得顺其自然,只要他们身体好就成。
有时候,刘之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