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制作公司,都缺导演。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导演,都缺。
在影视这一行,导演才是真正的“项目经理人”,把一个能赚钱的导演理解成一个能赚钱的项目经理人,就能理解各大平台、制作公司对导演的渴求了。
但如果用一个没有独立执导经验的导演,就等于一场豪赌。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甚至倾家荡产。
“蓄力计划”这么一弄,让大家都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计划,能挖掘出导演来吗?-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吗?”
有人自然是不看好的,理由也很充分。
“我们都知道,导演这个职业,要求太高了,什么都要懂,而且,试错成本也高。他们这种连手机拍摄作品都收的比赛计划,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来?估计大部分都是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才会给他们投作品。”
“是啊,就算是青年电影节的短片计划,拍一个短片都至少是几万块钱的成本。他们这不做任何要求,用手机拍的短片都行,别到时候找一堆摄影师出来。”
“没错。”
“但是,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我们都需要挖掘出一些新导演来,说起来,我们这个圈子,还是导演太少了。”有人无奈地说,“像《暮春》这样能够带出刘毕戈这种青年导演的项目,这么多年了,也才这一个。”
“这也没有办法啊,拍电影多钱,谁家有钱也不可能说就用来捧新人导演。如果《暮春》不是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了奖,甚至哪怕拿了奖,如果不是有陆严河主演,这样的电影估计一样还是要赔本,说不定连院线都拿不到排片,上映两天就腰斩。”
“电影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导演没有成名之前,如果没有顶级演员大咖助阵,也是根本没有办法突围啊。”
“你们说,他们弄的这个‘蓄力计划’,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估计不怎么样。”
……
业内看好的人还真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这一行真没有那么容易。
它是极少数既需要艺术性的、审美性的创作思维,又需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非常实际的综合素质。
同时拥有这些能耐的人真的很少。
而有机会拿到一个机会去展现出自己有这样能力的人,就更少了。
-
陈思琦也很紧张,因为不知道这个比赛发布以后,到底有多少人报名。
很多的比赛在举行之前就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