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玩的。
虽说大明朝堂讲究一个言路畅通的政治正确,但有一说一,张诚真心认为雒于仁这次确实过线。
奏疏他也看过了,只感觉充满了吹毛求疵、夸大其词的情绪输出,除了一句不立储君之外,没有什么实际就事论事的内容。
至于喝酒、求财、杖责太监等等问题,如果换成一个大户人家老爷,这算问题吗?
甚至还有前言不搭后语、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指责了皇上好色,身边美女多了伤身,后面又指责皇上专宠郑氏。
万历皇帝又看向申首辅,怒气冲冲的说:“张诚所言极是!
此奏疏狂悖无礼,应予逐条驳斥!雒于仁无君无父,应予从重惩处!”
申时行按照既定计划,奏对说:“奏疏内容多有诋毁之处,恐会让世人信以为真,故而不宜扩散。
恳请陛下平心静气,将奏疏留中不发。臣等另寻机会,再将雒于仁从朝堂劝退就是。”
万历皇帝非常不满的说:“难道就任由这样的人,肆无忌惮谤毁朕,而朕只能装聋作哑?”
申首辅正想给万历皇帝上一课,如何正确应对此类舆情。
这时候,四辅王家屏忽然顺着万历皇帝的语气说:“可令六部、都察院、翰林的堂上官、掌科、掌道廷鞫雒于仁,问其是何居心,并给予处置。”
万历皇帝居然很赞同的说:“本该如此!”
其他三位阁老齐齐诧异的扫了眼王家屏,你王四这话,与之前内阁商定的口径并不一样啊。
你这样提议大张旗鼓的廷鞫,是想把雒于仁送上“圣坛”吗?
申首辅本还想坚持息事宁人,但是又想起了林泰来说过那些话,也就算了。
虽然息事宁人冷处理这个办法,肯定是最好的应对之道,但皇帝正在气头上,不愿意也没办法。
如果硬劝皇帝息事宁人,那最后反而是自己恶了皇帝,何苦来哉?
从毓德宫离开时,首辅申时行对四辅王家屏说:
“像雒于仁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只会引起皇上的反感,反而会影响公务。”
王家屏答道:“天下就是明智的人太多了,是非自有公论。”
随后万历皇帝派太监给各衙门传旨,次日在午门外东朝房廷鞫雒于仁。
林泰来在翰林院听说了这个旨意的时候,也是很震惊,万历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就算是想直接捶雒于仁,几个锦衣卫官校就能办了,为什么要搞“公审”?
难道皇帝被人蒙蔽了,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真正羞辱雒于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