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位何御史在史书上的形象,可就是向皇帝进献《金瓶梅》了。对标榜名誉的清流势力人物来说,这种牺牲不可谓不大。
林泰来只能暗叹一口气,清流势力包括后来的进化版东林党,生命力如此顽强不是没有原因的。
里面不只是有政治投机分子,确实也还有不怕死、敢于牺牲的人。
“啊,这林泰来以为如何?”万历皇帝终究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此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下意识的询问林泰来。
申首辅心里酸了,在往常朝会的时候,皇帝最优先的询问本该是“申先生以为如何”。
林泰来当仁不让的直接奏道:“何倬奏请禁《金瓶梅》有功,理当嘉奖!”
众人无语,什么叫诛心?这就是了!你林泰来做个人吧!
何倬不就是废掉了你的武器《金瓶梅》么,你都已经把他打翻了,还要再踩一脚。
万历皇帝也觉得有点不忍心了,又问道:“雒于仁该如何处置?”
然后林泰来又奏道:“关于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虽然他摹仿金瓶梅写奏疏,但臣仍然劝谏陛下要大度!”
万历皇帝怕自己笑出声,忍不住捂住了嘴,含糊不清的说:“你就说该如何处置吧!”
林泰来答道:“臣推荐雒于仁升到通政司,专司奏疏收呈,以彰陛下之器量!”
本来到昨天为止,大部分人都觉得雒于仁奏疏里面暗点林泰来,属于没事找事。
在人物关系上,雒于仁是加害人,而林泰来是受害人。
但神奇之处在于,林泰来作为被害人,今天又一次让大家同情加害人.
负责收呈奏疏的岗位,要和所有衙署都打交道,曝光度很高。
让被鉴定为摹仿金瓶梅写奏疏的雒于仁去这个人来人往、曝光度很高的岗位,工作内容还是收发奏疏,其难堪可想而知。
常言道,俗人诛身,圣人诛心。这林泰来也不是圣人,为什么如此热爱诛心?
看完了乐子,万历皇帝就让太监宣布“无事散朝”了。
按正常程序,应该是皇帝先退出,然后其他大臣再散去。
但万历皇帝身形胖壮,腿脚也不好,走路形象不佳,故而不愿意在大臣面前先走。
所以就让大臣们先退出去,等人都走了,皇帝再起身。
不过今天在大臣们走到殿外的时候,忽然有个太监匆匆出来,传旨道:“皇上口谕,林泰来和申先生先留下!”
申时行爆发出了首辅气势,质问道:“为何林泰来的名字在我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