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人,身上的统战价值很高,他若有需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
毕竟疏通吴淞江下游故道这项工程,离不开松江府本地乡绅的支持。
一边想着,林泰来继续说:“除了帮忙捎带家书之外,当然还有其他事情相商。
距离上次文坛大会已有两年,按惯例也该再次召开文坛大会了。”
王老盟主讽刺说:“这些年来,你林九元对于参与文坛大会向来十分积极。
既然你认为该办了,那么自行去办就好,反正你也不缺乏这份财力。”
林泰来知道王老盟主身体状况很差,怕把王老盟主气死,只能和颜悦色的说:
“弇州公说笑了,如果没有文坛盟主主持,文坛大会就名不副实。”
王老盟主仍然嘲讽说:“听说你已经以诗宗自居了,再自认一个文坛盟主也无妨。”
林泰来很不好意思的说:“只自认还不够,如果弇州公能帮着认证,就更好了。”
王老盟主:“.”
终于发现了,对林泰来这种人,嘲讽没有任何意义。
林泰来兴致勃勃的说:“在下研究了一下,如何才能成为文坛盟主,大致上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就是通过空间和时间,由于受限于这时代的传播技术,一个人很难单枪匹马的迅速扬名全国各地。
所以才有了结社,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结社,然后共同发力文坛,同时在不同地区产生影响力。
再通过若干年的“征服”,在社团内产生出文坛盟主。
前七子、后七子都是这样的性质,王老盟主也是这么过来的。
对于这种方式,林泰来表示太慢了。
当年后七子结社后,发展了十多年才开始称霸文坛。
第二种途径就是传承,上一代盟主选定下一代盟主,然后为之造势。
比如在王老盟主心目中,内定的下一代文坛盟主是李维桢,这也是后七子另一个大佬吴国伦的意见。
林泰来想走的,就是这条路子,无论别人承认不承认,先把“法统”抢到手,然后再慢慢落实。
虽然很急功近利,但林泰来做事就是喜欢简单粗暴的办法。
王老盟主冷笑连连,你林泰来虽然凭借武力能在物质位面横行,但是对于没有实体的荣誉性称号,你怎么抢?
文坛盟主说到底,不是武林盟主!
林泰来不紧不慢的说:“听说老盟主你这两年隐居在弇山园,时常回忆早年之事,颇有自悔之意啊。”
王老盟主疑惑的说:“什么自悔?我怎么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