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情况下,传统航天机构怎么和南门航天拼成本?
拼不过的!
南门航天的发射报价只有传统航天机构的一半左右,但是依旧能大把赚钱—因为实际成本更低。
这个时候,孟文伦对着右边的一台发动机道:“右边的是我们进行了技术改进后的b型,目前已经开始量产,装载在我们的六号一级火箭以及后续火箭上,下个月我们的发射计划就会采用六号一级火箭!”
“主要是现役的三枚一级火箭,还需要根据之前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升级,发射计划要推迟。”
“我们的发动机也好,箭体也好,回收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等等,都是在走一边用一边改进,快速迭代的技术路线!”
孟文伦说着的时候,笑了笑:“工程师们对此有些担心,但是我觉得搞技术研发吗,都差不多,以前我们做机器人,做手机都能这么做,没道理这火箭不能这么搞!”
听着孟文伦的话,后头跟着的不少工程师们沉默不说话。
说实话,其实他们都不太支持孟文伦的这一套理论,毕竟火箭这东西太高大上了,结果你孟文伦把整个项目拆分,然后用普通商业科技的模式来搞研发,说实话他们觉得有点不靠谱。
但是孟文伦是ceo,有着绝对的权限,哪怕是邓飞跃这个五号火箭的总设计师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同样,这其实也是徐申学把孟文伦从智云集团调到南门航天的核心原因。
他就是要让孟文伦过来,然后扭转南门航天里一大票从传统航天公司跳槽过来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的观念。
很多人总是觉得火箭这东西是很高大上的东西,昂贵并且是高精尖技术。
但是徐申学就是要让孟文伦告诉他们:火箭这东西,也只是个工业产品而已,而且还是可量产的工业产品,没那么高大上!
真要说起来技术含量,徐申学甚至都不认为这个五号火箭的技术含量,能超过自家的s12手机。
五号火箭的一级火箭可回收技术并没有什么不可跨越的技术障碍,成本控制就更没啥好说的了,换其他商业公司来一样能够很好的控制成本。
但是s12,别看它只是个几千块的手机,但技术含量绝对是现代科技下的巅峰产物。
光是里头搭载的s303芯片,就代表着当下人类文明最巅峰的技术水准!
芯片这东西,绝对是人类制造出来最科幻的工业产品,它不仅仅先进,并且还足够便宜。
怎么形容芯片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