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不断的调整方位,最后让火箭出现在了南门航天发射场的上空。
南门航天发射场,是建立在距离海边的发射场,而海边的火箭回收船距离发射场并不远,用普通望远镜就能够清楚看到。
一大堆媒体记者们扛着大枪短炮,对着天空中快速返回的四号火箭持续拍摄。
此时的徐申学站在阳台上,拿着望远镜看着天空中的一个小黑点。
随着高度持续下降,很快空中的试验火箭持续调整姿态后,把自身变成了垂直降落的姿态,其下降速度依旧非常快,咋一看上去彷佛有导弹攻击而落一样。
就在人们以为这枚火箭将会高速冲向海面的时候,火箭的底部,顿时喷出了一道巨大的橘红色火焰。
它再一次点燃了发动机!
发动机喷出的巨大尾焰看起来非常的耀眼,哪怕是大白天里也刺眼的很。
发动机点火后,火箭的速度迅速降低,从刚才人们担心它一头扎进海里的高速,变成了低速下降。
但实际上,其下降速度依旧非常快。
只是几秒时间里,火箭就已经下降到了距离海上回收平台只有区区数十米的高度,并且回收支撑杆已经打开。
这个时候,无数人都在看着最后的回收步骤。
之前南门航天的四次海上回收试验,其实都顺利完成了前面的程序,都是在最后的火箭和回收平台的对接过程里出现问题而爆炸的。
南门航天的回收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在陆地回收的时候可靠性已经非常高了,今年二十几次商业发射,只回收失败了一次而已。
也就是说,从升空,再到返回,到最后的对接前的阶段,所有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不出现什么额外意外,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
现在难住南门航天的,是火箭在最后的回收阶段里,和海上回收平台的对接问题……因为这海上回收平台和陆地回收厂不一样,陆地回收厂是固定不动的,但是海上回收平台,它就是一艘船……它是动态的。
同时因为火箭的特殊性,留给火箭在最后阶段进行姿态调整的时间窗口非常短,基本上就是要一次调整姿态成功,不存在反复调整后降落的可能性。
这海上回收技术难度,可比舰载机降落到航母上高太多了。
在众人几乎屏住呼吸的最后几秒钟里,南门航天的四号试验火箭一级火箭,根据大量的传感器传输来的数据,由飞控系统的芯片进行快速计算,然后操控火箭进行最后的姿态调整。
刚调整完毕,火箭距离海上回收平台已经只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