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齐了,如果把这些东西组合建成一条生产线调试合适,满负荷下一个月加工生产一万片8英寸晶圆都没有问题,虽然从产能方面比起你起初准备买的那条生产线要弱不少,毕竟关键设备少了一些,但是加工精度方面我们这条产线又要先进一代了,我们的制程工艺最高已经从0.13微米升级到了90nm,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别看这一点进步,可生产的芯片至少能领先2-3代呢。”
任重点了点头,虽然说这套产线比起那条破产报废产品线来说一点也没有便宜下来,好消息是,这套由着陈叔德、孙山河他们这些教授diy出来的产品线,虽然都是二手货,但是成色还行,关键是升级潜力比原来那一套要强不少,辅助设备性能最高能支撑光刻机换代后升级到65nm。
这又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实验室来说,他们要有这样的制程,哪怕是睡着了都要笑醒,这不仅仅在国内大学中是头一份,哪怕是全球高校排起来,也是排名前列。
当然现在这些教授都非常鸡贼,对这个升级功能绝口不提,只是说这样的设备匹配z芯淘汰下来的那台90nm光刻机更合适,比从z芯购买配套要更划算,作为半导体方面的文盲,任重对于这些弯弯绕绕自然不清楚。
在他看来,能干90nm的活儿就相当不错了。
甚至作为原型给亮剑世界参考,现在这套设备都大大超纲了,他要求的是教授们对这些设备都要非常熟悉。
“你们能不能将那台光刻机彻底翻修一遍,把工控软件破解了换成我们自己写的工控软件来控制?”任重指着z芯报废下来的那台90nm光刻机说道,这是2005年时候的产品了,已经在芯片代工界算老爷爷级别。
“完全破解工控软件源代码可能比较麻烦,毕竟这些工控软件都是加密了,没法反编译回去,我们倒是可以将这些工控软件主机板重新复制,把软件移植拷贝出来放到新主控板上面直接替换。
甚至这部分代码我们也可以自己写一个全新的光刻机工控软件,只是费比较大些,另外这台设备的机械部分和光源部分磨损严重,我们也可以考虑重新研制替换他们,把这台故障率高的光刻机恢复到良好状态。”孙山河教授跟着任重跑了一段时间后,知道他的想法。
“但是我们没法完全复制成功这台光刻机,实现所有零部件的替换,那套物镜系统我想现在国内光学所都还做不到那么高的精度,倒是光源部分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替代了。”
“如果按照你们的估计,现在我们还有多少零部件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