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建平到夷陵地界,连续扎下几十座营寨,并用金银锦缎和官爵赏赐来诱惑各个少数民族军队。”
“另外派遣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辅匡等各为别督,命令吴班率领几千兵马在平地扎营挑战吴军。”
“东吴诸将都想迎战吴班,但陆逊以蜀军有诈为由阻拦,后刘备果真率领八千伏兵从山谷撤出。”
“陆逊在刘备撤军之后,向孙权上奏表示夷陵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陈述刘备排兵布阵的失误之处和必败的结果。”
“后诸将都认为主动出击刘备对己方不利,但陆逊决定先出兵攻打刘备的一处营寨。”
“虽未占到蜀军的便宜,却使其研究出对抗蜀军的计策。”
“于是陆逊命令手下的将士每人手持一把茅柴,点上火扔向蜀军营寨。”
“火势变大之后陆逊率全军进攻,斩杀蜀将张南和蛮王沙摩柯,攻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
“刘备的部将杜路、刘宁等人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降陆逊。”
“刘备登上马鞍山排兵布阵,陆逊则督促诸军从四面围困。”
“蜀军顿时土崩瓦解,伤亡士卒多达万人。”
“刘备趁着夜色逃离战场,只有驿站的士卒将士兵留下的铠甲等物烧掉以阻挡追兵,刘备这才进入白帝城修整。”
“蜀军的战船、武器、物资等损失殆尽,军中士卒的尸体拥塞江面而随波漂流,而刘备也为自己被陆逊所击败而感到惭愧。”
“当初,东吴安东将军孙桓率领别部在夷道攻击刘备前锋却被刘备围困。”
“孙桓向陆逊求救,但陆逊以孙桓士气旺盛和城池坚固为由拒绝救援。”
“后来刘备战败而孙桓果然得救,称赞陆逊带兵调度有方。”
“后孙权因陆逊宽宏大量和忍辱负重而加拜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苏轼: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忍辱负重这个成语的来源正是三国时期陆逊的历史典故。
夷陵之战前夕,孙权任命当时年纪尚轻的陆逊担任大都督在夷陵抵抗刘备。
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对陆逊的号令从来是虚与委蛇。
对此陆逊表示自己虽然是个书生,但主公孙权愿意任命自己为都督,并委屈诸将来听从指挥。
是因为认为自己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
之后陆逊责令诸将不可再轻视自己,众将虽然依旧不服,但也有所收敛。
等到刘备被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