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的反攻,那么整个经济必定会被严重拖累。
他不是对于联盟政府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他理解,这是有现实因素的,不能不考虑客观条件,硬求发展,那这是逼着下面的政府官员夸大、造假数据,那会是个更糟糕的情况。
并且,这段日子以来,从金关星区、铜关星区之中,陆续转运过来的人口,累计数量是以亿来计算的。
现在联盟三百八十多亿的总财政收入之中,三分之二是天马星区提供的。一百亿是本应缴纳的帝国税,一百三十多亿是正经的财政收入。
人力动员倒不至于拉到二级,但是经济法案可能要拉到二级程度,也就是相当于战时经济的模式了。
人力资源,当然也是宝贵的资源。只不过,在初期,联盟还是需要花费金钱对这些人进行安置。
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程度其实很难,但有一点是一点,至少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于联盟外部援助的依赖程度。这种情况下,也能减轻联盟的运输压力。
总而言之,联盟花钱越来越凶了。
实际上,这当然是个更划算的打法。如果全要靠联盟的嫡系部队去打这些战争,那么花费显然会更大,并且投送联盟陆军单位到各个星球上面,那也是占用宝贵的舰船资源的。
说白了,这还是战争规模加大、战线拉长之后所带来的影响。
他不满意的,是方向问题。
天马星区的九个世界,六百多亿人口之中,其实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到了相对比较富裕的状况。别说飞翼星这个本来就发达的星球了,顾航最早发家的怒枭星,如今的人均产值都过了3,就算是最穷最穷的科罗嘉3号上,如今的人均产值也过了1。
别看这个数字,只是帝国的标准程度而已,但实际上,这得看科罗嘉3号在被联盟统治之前是什么样子——那只有区区的0.6而已!
科罗嘉真的是这些年联盟经济大发展的发动机,人口又多,经济增速又快。
原因也很简单,太穷了。
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到相对比较正常的水平,尤其是有外部扶持的情况下,那肯定是相对容易的。
再看看飞翼星,本来就过4的人均产值,这些年在联盟的手里,增长肯定还是有增长的,尤其是造船业在联盟的强刺激之下和技术加盟之下,时隔很多年又开始有了进一步的扩张增产。
然而,飞翼星,包括之前相对也比较发达的法彻斯三星,在经济的增速上,肯定跟科罗嘉这种地方没得比。
这些发达的星球,当然是联盟的经济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