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耻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国耻日的历史教训,似乎更加深远一些。
穿越者为了某种“盛世情怀”,希望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比如说穿越者穿到918,就希望能改变丧权辱国的种种屈辱。
想法很好,但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
穿越到唐代亦是如此。
开书前我再三斟酌,要不要走“上层路线”。后来发现,除非是放弃历史固有的逻辑,否则死路一条。
这便是很多读者经常跟我说的:历史可以不讲逻辑,但历史文必须讲逻辑。
打个比方。
每天出门,我在理论上都可以捡到一百万。如果真的有所谓无所不能的神,而我又是“神选之子”自带幸运光环。通过这样的巧合,便能使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那我作为一部小说的主角,为什么还要努力?我努力的意义何在?
再比如说,我是个身无分文的凤凰男,就因为长得帅,哪怕啥也不会还疯狂劈腿。在无所不能的神的照拂下,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安排”,也可以娶美妞,走上人生巅峰。
写得菜就是菜,没什么借口可以找。写得菜就要好好下苦功夫,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艺,提高思想的深度,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库。
作者的脑残粉(甚至有些恶劣的情况,直接找工作室的托来辩解炒作),当然可以说:
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从这些悲惨的历史当中得到教训呢?
既然这样,我努力的意义何在?看书的读者,认为“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逻辑套用到历史文里面,是很可怕的。这已经不是书好不好看的问题了。
我有身为作者的骄傲。
如果说历史文和一般当乐子看的小说有什么区别,恐怕也就在这里了。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几次被灭国,又几次被扶持起来。
当然了,如果走高层路线,那么小方的年龄会调整,人设也会调整。
但它的学生,也分上进好学的,跟不知长进的。
如果一本书已经到了读者看起来都觉得“我上我也行”的地步,那么这本书可以切掉重开了。
在一本书里面,作者的层次,是永远高于读者的,哪怕是最资深的读者。作品就相当于作者的子女,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反倒是外人更了解,那像话么?
因为历史是残酷的,苍茫的,无情的。
写一本书,就如同作画一般,对于作者来说,想怎么写都是可以的。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