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张守珪听完长子张献诚的汇报,失望的摇了摇头道。
张倚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讥讽,冷哼了一声,起身行礼便告辞离开。
其中很多官位,都已经有名无实,却还是被朝廷安插着权贵子弟到里头混日子,可谓是人浮于事到了极点。
张守珪身边还坐着一个瘦小文弱的中年人,正是御史中丞张倚。
“这一局输了。”
伱该不会真以为,以某的资历,可以长期担任金吾卫中郎将这个职务吧?”
李隆基最近的人事调整,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非常微妙。隐约之间,将左相右相的斗争,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甚至都不希望科举被波及到。
他还特意拉偏架,让郑叔清释放了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就是为了不让右相那边乘胜追击。
张守珪的语气非常冷酷。
张献诚叉手行了一礼。
或许,在张倚这一类人眼中,法律制定出来,便是让别人遵守的,他们能不遵守,则一定会想办法避过。
张献诚急切说道。
张守珪忍不住在心中暗骂李隆基贪婪又无耻。
事实上,张倚现在掌控的权力,与负责边镇军务的张守珪非常互补,两人联合起来的效果,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李林甫的权力基本盘都在六部,若是张倚拜相,则他必定会把手伸到六部当中,抢夺李林甫的权柄。
权力的动物,眼中只有权力。
但他看到张倚脸上似乎有不悦之色,便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郑叔清这一套,正好是以退为进,以拖待变。我们要是在这里跟他去消磨,那真是正中下怀。”
做什么官,就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仅此而已,其他的都是妄念,不提也罢。
只有避开六部衙门的争夺,跳出基本框架,才能把两边的实力,拉到同一个维度,在这个局部的战场上争夺大势。其实李隆基的思路也是这样,要不然就不会让郑叔清放了张奭了。
“恶斗要开始了。”
张光晟忍不住叹息道,金吾卫万般不好,在长安城内耀武扬威还是挺威风的。
就拿左金吾卫来说,就有中郎将一人,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兵曹参军事二人,骑曹参军事一人,胄曹参军事一人。
“方将军是想做什么呢?就这五百人,也折腾不出个来。在沙州的时候,将军出征一次都不止五百呢。”
自从府兵制崩溃到如今形同虚设以后,南衙十六卫的兵员素质和编制,便断崖式下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