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外行指挥内行.
天色已晚,汴河渡口的某个栈桥边,停着一艘漕船。不过此时此刻,它已经被宣武军的士卒团团包围起来。船上的船夫和船主,都已经被控制,现在这条船就是一条装满了硝石的无人船。
船舱底部,一个又一个的大木箱内,堆放着或透明,或白色,或灰色半透的小石头,不仅颜色没有完全一致的,就连大小形状也差别极大,看上去有些丑陋。
李嘉庆是懂行的人,对方有德介绍道:
“采矿的时候,硝石经常跟芒硝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只能先挖出来,后面再来处理。要制作火药,还需要一些工序,先将硝石提炼出来。
末将以为,这么大数量的硝石,要做的火药,绝不是用来放烟火的。更何况,要说这些东西是运去长安的,末将还相信用途广泛,幽州那边,哪里有那么多烟火要放的!”
他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硝石还可以制冰,长安商业极为繁荣,硝石制冰做冷饮,已经有产业链。但幽州城才多大,就那么点商业,还多半都是用来跟北方草原交易牲畜的,要硝石做什么?
这些问题不能深究,上了称千斤打不住,李嘉庆很滑头的将担子甩给了方有德。
“此事确实有蹊跷,不太寻常。”
方有德蹲下来,将一个装着硝石的木箱子打开,确认了李嘉庆所说无误,顿时心中一沉。
前世唐末,火药早已军用普及开来了,他比李嘉庆更明白这么多硝石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对于唐军的军备,方有德心中非常有逼数,知道军中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不缺。
比如说最常见的弓箭等物,军中常常是不缺弓弩,但很缺箭矢,而且是奇缺。
而刀枪剑戟一类的冷兵器,则完全不缺,各地府库里堆得到处都是,哪怕大唐再扩军一倍,这些冷兵器也完全够用。
至于火药一类的玩意,属于军中没有明确标准的“辅助辎重”。
由于配方不同,使用场合不同,所以火药并无详细的制作标准,只是知道有几种东西是必须的,比如说炭粉、硫磺、硝石。
这些东西在大唐军需供应中不成体系,工部下属的工坊也没有制造,民间也没有形成上了规模的供给渠道,所以到处都很缺。军中并不是用火药来杀人,多半都是引火之用。
炭粉和硫磺都好说,就是硝石比较难搞,特别是量大的产地,也就那么几个。
要一次性搞来这么多硝石,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甚至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大唐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