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不同,说的话都是各有道理,很多时候谁也不能说服谁。
不过话说回来,房琯这番话,也不是单纯的胡搅蛮缠,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这就像是方重勇前世去配电脑,店里的老板说一万块的配置,就是比五千块的要好,你能说他的话有问题么?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唐军一路打到波斯去,打得大食人哭爹喊娘,肃清西边的一大威胁,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真正的麻烦,不在于目标如何宏伟,如何有利;而在于实现目标的能力是不是足够。如果目标定得很高,却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那这样的思路又有什么意思呢?
“左相有所不知,如今国库吃紧,朝廷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刘晏试图辩解几句,可是房琯完全不听。
他有些蛮横的抬了下手,很是冷淡的说道:“刘尚书不用跟本相说这些,你跟圣人去说,跟前线将士去说。他们没有意见,那本相也就没有意见了。”
“左相要是觉得钱好管,下官可以辞官,让左相来兼任这个户部尚书。”
刘晏也被激得上了火,忍不住怼了一句。
看到两人都要吵起来了,李适之连忙打圆场道:“诶,这些意气之争就没意思了,无论是左相还是户部尚书,都是替圣人做事,当大唐的官,需要精诚合作才是。”
他看到面前二人都不想再继续就这个问题争论下去,于是哈哈大笑道:“好多人不知道刘尚书的难处,恨不得让方国忠带兵打到波斯都护府那块才肯罢休,根本不考虑国家有没有钱支持。
这样看来,其实方国忠那个河中都护府之策,是个很符合实际的老成之策嘛。
本相以为,就在方国忠奏折的基础上改进一下,再将其送到华清宫给圣人定夺就可以了。”
他说得轻巧,实际上却隐隐有打压房琯的意思。
至于刘晏,一来户部尚书确实不好当,李适之之前在兵部经营多年,户部却没有什么羽翼,身边还没有可以直接替代刘晏的亲信。
二来嘛,这个房琯自从担任左相开始,就有点咄咄逼人,大肆将自己的亲信往兵部里面塞,培植羽翼,有必要敲打一下这厮。
留着刘晏这个不合群的“李林甫余党”,也方便在将来缓李适之和跟房琯之间的关系。没有刘晏,二人就会开始争夺户部的领导权,或许这也是基哥希望看到的吧。
要是左相右相沆瀣一气“精诚合作”,那他这个圣人恐怕就当不安稳了。
“既然二位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