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使者,将使者赶走便是。”
耿仁智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史思明心意已决,于是抱拳行礼道:“谨遵节帅之命。”
等耿仁智离开后,史思明将谋士平洌叫了进来。
“本帅欲扩军,朝廷又递过梯子来招安,你认为该怎么办才好?
幽州粮草一直受其他州县供给,缺粮要怎么解决?”
史思明翘着二郎腿询问道。
平洌思索片刻,对史思明叉手行礼道:“节帅带兵南下赵州、冀州等地,便无缺粮之忧。既然已经占据朝廷大义,攻城略地也是必由之选。”
“言之有理。”
史思明微微点头说道。
平洌的想法,跟他基本一致。
史思明不想对外发檄文,但是会用攻城略地,来向朝廷证明“忠诚”!反正攻下的地盘都是自己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发檄文的事情,你以为如何?”
史思明又问。
平洌摆了摆手道:
“大可不必。李宝臣虽然不值得同情,但节帅还是需要他来牵制关中朝廷,防止朝廷剪除藩镇。
关键时刻,拉李宝臣一把,也是应有之意。发檄文是作茧自缚,没有必要。”
“嗯,正是如此。”
史思明点点头,决定把李萼在幽州城内晾三天不理睬,时间过了让他回去就行了。
发个屁的檄文!
“节帅,不如派人去洛阳,讨要赵州、冀州的管辖权。李宝臣若是给,咱们就替他挡住河东来的兵马。
若是他不给,咱们正好有借口师出有名。”
平洌嘿嘿一笑建议道。
不得不说,文人肚子里的肠子就是多,这一茬史思明可没想过。
话说回来,接受朝廷的册封但不发檄文,找李宝臣讨要两州的管辖权,做打仗和谈判的两手准备。
这一手确实是妙。
“甚好,去安排吧,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史思明心情大好,直接挥挥手。
“请节帅放心,属下这便去安排。”
平洌领命而去,签押房内就只剩下史思明一个人。
他托起下巴沉思当前的局势,细细想来,竟然发现目前幽州藩镇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长安朝廷对于河东的薄弱掌控,使得河东唐军处于半独立状态,已经不受朝廷调遣。幽州这边压力大减。
李宝臣在洛阳挡住了关中唐军东进的去路,使得幽州这边处于战略后方,可以安心的招兵买马。
同理,李宝臣在应付关中那边兵马带来的压力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