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光弼非常迫切要拿这些大户的人头,去证明自己的“忠诚”。
等李光弼这一刀砍向收买他的本地大户,站队站稳了,那以后路他的路就走宽了,也能走得更快了。
这便是所谓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站队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站了一边,就要得罪另外一边,天下从来都没有既要又要的好事。
“给各部传令,让他们以防守和掠地为主,提着刀砍人的事情,交给李光弼吧。”
方重勇对李筌吩咐道,心中大定。他虽然不相信李光弼会反叛,但对方居然把事情做到了这个程度,则是他没有料到的。
“得令,下官这就写军令。”
李筌点点头说道。
他在心中暗骂那些世家大户都是群不开眼的废物,根本就看不明白形势。
李光弼为什么要设局反杀?
难道就真的只是因为,他跟方重勇拐着弯能攀亲戚么?
又或者是二人过往的时候有交情?
当然不是这样,最起码不是主要原因。
其实这里头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那看起来不起眼的所谓“大义”。
这个大义,绝非完全是指的封建法统,而是包括法统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性因素。
民心思定,大部分人,都不希望河南这里再起战端。方重勇扶持李璘,登基称帝,已经完成了“政权构建”。
他没有另起炉灶,没有掀翻李唐,更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所以在这个框架下,让有才能的人身居高位各尽其职,让普通人可以安稳度日,就是成本最低的运行方式。
也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式。
如果让李璘这个傀儡皇帝掌握实权,虽然“法统”这方面更优,但执行成本太高,会引发剧烈动荡。
几乎没有人支持这样的“优化”。
如果不能实现让自己也登基称帝的梦想,那么任何人都是不会轻易去破坏这个体系的。
毕竟,方重勇也只是担任右相而已,他没并有称帝呀。在法理性上无懈可击,又没有倒行逆施。普通人只希望安定,又怎么可能跟着那些心怀不满的大户闹事呢?
在这个时候造反,属于是收益极小,风险极大的活计,不可能得到广泛支持。
这就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造反的大户们连这个基本盘都不存在,李光弼又不是瞎子,他当然看得出谁优谁劣。
站在胜利者的一方,是人之常情而已。
那些大户们能给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