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申不敢这样做,影响太过于巨大了。
所以便想出了这一毒计。
从内部分化反对的人群,只要有那么一两位名人,肯站出来为国府说话。
届时,所形成的投降派大潮,便会从一个支点慢慢崩塌,从而扭转整个舆论的走向。
就在这个情况下,包国维收到了来自于北大诸位教授的信件。
黄仲苏,作为缉槼中学校长,同时也曾经被称作金陵大学才子之一。
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倾向,不过与苏区的接触,也并非是没有。
对于包国维,黄仲苏始终秉持着一个复杂的情绪。
一边希望这个少年,不要去惹事,安心发挥出他在文学一道上的天赋与才华。
一边又希望,如《老人与海》所引发的这种热潮多一些。
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作品里,乃至于在大街上的人群中,看到华夏人对于团结起来抗争与崛起的决心!
所以,当收到北平好友的来信之时,黄仲苏第一时间便找到了包国维。
“秉文,你应该很清楚,这次事件众矢之的便是你,他常凯申不可能不对付你,这学阀99人名单里面,你肯定占据了一席之地。”
黄仲苏十分忧虑,谁不知道包秉文的性格,劝他去公开道歉,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黄仲苏又指了指包国维手中的信件。
“这封信件,先生们为你争取了很多,只要你北上求学,远离这片是非之地,一切应该还有回旋的余地。”
看到信件的内容,包国维的表情稍微有些怪异。
因为上面明确写着,可以破格录取自己进入北大求学,这是意料之中。
以包国维现在的名望和实力,便连外国名校都伸来了橄榄枝,更不要说是北大了。
免试录取,社会上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可在最后,不起眼的地方,却写着什么。
“考虑到包秉文先生的特殊性,若课余时间,可协助文学教授兼职讲师一职,酌情给予信薪俸.”
表达很含蓄,意图也很明显。
一方面,北大的先生们不想放过自己这个“香饽饽”,想让自己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而另外一方面,包国维直接成为北大讲师或者是教授,肯定会引来非议的,毕竟资历摆在这里。
所以北大天才的先生,就想出了这个法子,一边上课一边讲课?
先生们是有小心思的,但包国维不在意,因为他在文字中感受到了北大先生们,对于自己的关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