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活着》等作品,传递出一种磅礴的力量,看起来悲观,可却能够令人热血沸腾,升起对于奋斗的希望。
这是曰本文学中所缺失的重要的部分。”
藏原惟人双手按在膝盖上,神情有些激动的说道。
“实话实说,川端君你应该知道,我们事业这段时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时不时我都会觉得,就这样算了吧,继续努力的意义在哪里?
可继续看了秉文君的书之后,就会从中获取到,继续努力下去的力量。”
川端康成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他当然知道,对方口中的事业影响是指的什么。
只不过,他早就确定了不参加政治。
帮助藏原这个老友,前往俄国,或者说是保护相关小说家,他都可以去做到。
这出于人文关怀,对于个人权利的维护。
可让川端康成为他们站台,他则是万万做不到的。
许久之后,川端康成只能针对包国维的作品进行分析。
“从历史上来说,曰本国一直都将华夏奉为宗主国,直到这百年来,情况才渐渐发生了改变。
我们从学习华夏,转变成了学习西方国家。
可传承几百年以来的文化,深深刻入到我们的骨髓和灵魂之中,再如何西化,我们都改变不了骨肉乃是华夏影响下的事实。”
在曰本国内,川端康成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推崇者。
他或许改变不了全盘西化的滔滔大势,可终究还是坚守着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
《雪国》之中,雪夜、夕阳、叶子之死的描写,展现出如“银河泻入心里”一般的闲寂虚无。
《古都》对于京都街道、寺庙的描写。
《千只鹤》中人物间克制、含蓄的情感,以及对茶具等传统器物的描写,都蕴含着侘寂之美。
某种意义上,川端康成的许多作品,都借鉴了曰本古典文学如《源氏物语》等作品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再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相互结合。
所以,即便是当局者如何叫嚣。
在川端康成看来,曰本文化都完全不能够摆脱华夏文化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川端康成细致分析说道。“所以秉文君的作品,才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会。
我们更能够从他的作品之中,体会到一种文化同源的共鸣。
但跟曰本文化的‘哀’完全不同,秉文君的作品之中,或许有带着‘悲’,可总能够体现出一种与曰本小说完全不同的生机。这是我们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