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先生,就是包国维想要在北平,拜访认识的两位民国大师。
一位名讳钱玄同,钱德潜。
一位名讳钱穆,钱宾四。
此二人,在民国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前者,包国维先前造访津门的时候,在火车上意外相遇过。
而且,某种意义上,钱玄同也算是包国维的师兄。
年间他与黄侃、迅哥儿一起,跟着章太炎学习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学及《说文解字》。
钱玄同还是推崇白话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只不过后来,这位先生的想法越发激进,甚至提出了要废除汉字,改使用“罗马字拼音”的建议。
可谓是引起了极大的波澜。
先前在火车上,两个人还针对废除汉字这个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现在,看传闻来说。
钱玄同似乎是“拨乱反正”,改支持更为柔和的“简体字”方案了。
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受到自己影响的原因。
至于钱穆先生。
在后世最为闻名的乃是,著《国史大纲》这本书。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乃是在战争最为危急的时刻。
当时大学撤离到西南方,国内四处弥漫着不安彷徨的情绪。钱穆则是抱着华夏人写华夏人最后一本史书的信念,而落笔书写。
可见当时局势之危急。
同时,钱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也算是斐然,一本《先秦诸子系年》,如今还是北大的重要教材。
这两位先生到访,包国维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反应,他不仅热情地叫出了二人的名字,还笑着拱拱手说道。
“却不想是两位先生到访,秉文这边倒是怠慢了。”
钱玄同看到包国维这个样子,当即笑骂说道。
“你这个包秉文,却是个见碟下菜的主儿,今日若不是我们两个人来,你却是要再拖上许久了?”
包国维老脸一红:“先生这说哪里的话,我包国维是那样的人么?”
钱穆却是笑着调侃:“德潜先生不必太过于苛责,我想秉文这也是不胜其烦,才会见碟下菜吧?
来秉文这里的人,恐怕都要将门槛给踏破了。”
钱玄同却是嘿嘿一笑,继续眯着眼睛说道。
“臭小子,当初在书信里面,你可是答应我,一定要来我府上拜访的,怎么你给忘记了?”
包国维脸上一僵硬。
完球,答应的事情太多了,在书信里面,跟哪位先生不是打着哈哈。
无非是在信件里面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