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宏观经济学》的想法?到访紫禁城!
对于任何时代的学者来说,著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许多人耗尽毕生心血,才能够写出一篇流传后世的著作。
许多人穷极一生,却还是不能够写出一部得到认可的作品。
况且,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没有人能够高质量、高强度的产出。
这也是几位先生对于包国维表示怀疑的原因。
在多本作品之后,包国维再继续输出,本就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存在。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包国维本来就是当今,最打破常理的一个人。
包国维将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构思和想法,大致介绍了一遍。
他脑袋里面的概念也不明确,不过有了一个框架。
“首先,我认为这本教材,必然不同于北大以往的其他教材。
宏观经济学理论如今正处于起步阶段,就算是在国外也是一个十分全新的学科。
所以,与其注重教材的专业性,不如注重教材的普适性。
将部分深度,换成在内容上的全面,能够涵盖了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大部分领域。
这才是这部教材的重中之重。”
包国维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在深度方面,由于研究经历的缺失,他肯定是不够的。
可在广度方面,由于脑袋里面丰富的知识,他又是十分擅长。
以此扬长避短,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不出所料,在听完包国维的定位之后,钱穆与钱玄同二人,脸上都不免有些变化。
似乎是在说着。
这小子,好像真有那么一点东西?
“其次,这本书阅读门槛一定是要低的。”包国维紧接着深入解释,他摊开手说道。
“倒不是我瞧不起北大的学子,只不过经济学这本学科,还并没有在国内完全普及,终究是有些晦涩的。
据我所知,北大如今在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方面,还十分薄弱吧?”
钱玄同眯了眯眼睛,想了想随后有些痛心地说道。
“如今在理工科文科方面,咱们许多建设还跟不上,更不要说什么经济学课程了,再加上前几年的动荡,北大如今是什么都缺!”
“倒也不是全然没有。”钱穆在一旁补充说道。“去岁陈惺农从东洋回来,就在北大担任了法科教授,他虽不是经济学专业,可翻译的《资本论》一书影响重大,如今咱们北大的许多经济学课程,也尽然是他在带的,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