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脸上表情不断变化,最终唾弃一般地说道。
“常凯申此獠,该天诛也!”一时间,房间里面陷入到了静寂之中。
如此胆大的话语,却没有人想着出面,要将钱玄同的嘴给捂住。
不知道过了多久,房间里面传来两声叹息。
1931年的北平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古老的北平城墙内,既有庙宇、四合院、皇宫等传统建筑,也有新式的西方建筑,诸如教堂和使馆。
城内,传统建筑的色调渐渐衰败,也带上了许多灰尘。
而新式建筑的色彩逐渐鲜艳,在北平城上俯瞰,显得异常显眼。
来了北平,包国维自然是先带着章念月去了一趟紫禁城。
自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以来,紫禁城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百年以来的神秘面容,普通民众通过买票,也可以进入到这里参观。
神武门城楼的牌匾上,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十分醒目。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是易培基,早年曾经参加过武昌起义,也算是国府的元老之一。
如今更是北平师范大学的校长。
不过包国维是秘密造访,并没有见到此人。
为了出行不被引起关注,包国维甚至找到了两撇小胡子,给自己贴上。
随后带上礼帽,穿着大风衣,将自己包裹着严严实实。
二人走在紫禁城里头,时不时会有游览的路人,向着二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倒不是羡慕小两口看起来甜甜蜜蜜,而是羡慕他们这一身装束看起来,就跟海归回来的留学生一般无二。
在如今,能够去海外留学回来,还成双成对的,无疑是人上人中的人上人。
不要说读书,殊不知现在,北平城贵为前首都,民国的文化政治中心之一,其城内还有将近一半的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
特别在中原大战之后,北平城内更是聚集着数万的流民乞丐。
在大师们谈天说地,抱怨着拿不到工资的时候,路边的乞丐连一个馒头都吃不上。
这便是所谓的“黄金十年”“大师辈出的年代”。
每一次出门,心情无疑是沉重的。
包国维出门的时候,让曹晏海准备了好几大箱子的馒头食物,由他一路散发过去,可不出半个时辰便被一扫而空。
可见当时民生之凋敝。
这就让包国维更感身上担子之沉重。
流民乞丐的景象,包国维在沪市等南方城市,也见到许多了。
可在北平城这里,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