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包国维的ak47?参加《教父》首映礼!
包国维在北大第一堂《宏观经济学》开课之后。
这本书瞬间就成为了北平城内热议的话题。
北大学子,只要能够抢先选修到这门课程的,都可以得到相关书籍一本。
可没有抢到课程的,还有校外的许多师生,当即就不乐意了。
这本书在北大图书馆也有几本,可是僧多肉少啊!
不论是喜欢包国维的,讨厌包国维的,都想看看这本书里头到底写了什么玩意儿。
因为书籍还是具有一定专业性,所以一开始包国维并没有打算像是《小岛经济学》一般大规模传遍。
可读者如同雪片一般的信件,寄到了北大,还有的找上了在北平出版《宏观经济学》的立达书局,强烈要求加印加刊。
甚至有人在书局外头叫嚣着。
“我们是缺钱么?你们凭什么不出版《宏观经济学》?”
事情越闹越大,甚至连北平巡捕房都出动了。
立达书局的老板连同北大校长蒋梦麟一起登门拜访。
得知这个情况的包国维很是诧异,他显然低估了北平这座城市对于知识的热情。
起初他还觉得,《宏观经济学》这种相对严肃的专业书籍,会无人问津。
即便是他写书,通常都以通俗易懂著称,可那是针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的。
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可不像是后世本科遍地走的大学生,那是真正的人中龙凤。
更不要说,如今民国整体的识字率低得可怜,有些人想要读报,甚至需要找专门的先生念出来。
可没有想到竟然闹出这样的阵仗。
既然读者有要求,包国维也自然是无所谓,当即同意《宏观经济学》紧急加印。
这份热潮很快就传遍到了华北各个大城市,甚至一直到了沪市等南方城市。
包国维的影响力,在如今的民国是难以想象的。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还是无意,国府似乎是为了压下民众反曰的情绪,竟然也大力支持这本书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播。
又或许是国府进行审查的人,根本不懂得经济学,不知道《宏观经济学》其中的许多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反独裁反国府的。
当然,以经济学理论在如今国府的传播程度,让他们看懂实在是有点为难了。
不少报纸还打出了标题,高度赞誉包国维相关理论的横空出世以及这部书籍的出版。
《时报》作为包国维的马仔,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