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文中说:“如果我的罪过实在难赦,必要废弃昔日所封,我一定把土地人民交出来,只恳求让我寄命于交州,度过残余的年光。”魏文帝看了他的书奏,答复如下:“你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本有纵横天下的野心,如今委屈降服在魏国之下,得享荣华富贵。自从你接受策封以来,对本朝贡献极大。###刘备,靠你的力量才能成功。出尔反尔的言行,是古人所不耻的。我和你之间君臣大义已定,怎会愿意劳师动众远伐江汉呢?实在是由于满朝议论的决定,不是为王的我所能专断的,三公上奏关于你的过失,历历分明,有本有末。从前,有人先后三次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在外头杀了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曾母都不相信,织布如故,到了第三次时,曾子的母亲丢下织具跳墙逃走了。我并不怎么聪明,虽然难免像曾母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听了谣言后,不由得起疑心,但是,我内心还是希望传闻不实,这才是国家的福气啊!所以,我先派使者去犒劳你,又命尚书、侍中前往立约,践行诺言,并荐举你的儿子为官。没想到你借口推托,并不欢迎我的使者前往,使人更加怀疑你的居心。还有,前者尉浩周力劝你把儿子送过来,以示彼此友好。这其实也是朝臣想出来试你的诚意的法子,你果然辞谢不受,表面上援引隗嚣遣子留质,由于隗嚣不肯投降,儿子终于被杀的例子来推辞,一面又力陈你的忠心像窦融一般。世代时局常常在变化,人们的心思也各有不同。浩周从你那儿归来之后,口口声声保证你一定臣服,结果完全相反,更让朝臣们洞悉你别有用心的嫌疑,从头到尾,你的做法一点合情合理的依据都没有,所以我不得已听从群臣的建议,出兵去征讨你。现在我读了你这封信,觉得你颇有诚意,委宛悽怆之处,令人感动。我今天就下诏,命令各路军马,只可以深沟高垒据守,不得轻举妄动。如果你真愿效忠本朝,解除我们对你的猜疑和不谅解,那么尽快送你儿子孙登过来,只要他早上一到,我当晚一定召回大军。我说这话的诚意,一如那永恒的滔滔大江,绝不反悔!”孙权不接受这项条件,于是更改年号,临江拒守魏军。这年冬天十一月,碰到剧烈的风灾,吕范等人的兵士有几千人溺死,其余的还驻长江以南。曹休命臧霸用五百艘轻舟,和一万人的敢死队袭攻徐陵(今安徽当涂县西),烧毁攻击城堡的冲车,等攻城不下,也不留给敌人用,共斩杀掳掠数千人。吴这边的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也杀获了几百人。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到白帝(今四川奉节县东)去拜访刘备,从此再互通信息。但仍然勉强和魏文帝互相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