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一个继续压制曹魏势力的主意。
经济战!
或者说,就是贸易战。
这想法的由来,也是闲聊时候与荀俣活得的灵感。
荀俣说起曹魏眼下困顿之事的时候,就说过北方经济被打压,甚至开始了以物换物的情况。
邢道荣听完之后贸易战的念头就在自己心里一直盘算着了,这会儿得了空闲,就准备用用手段。
…
说起来,其实古人的聪明智慧,确实比邢道荣想象之中还要厉害一些。
就比如贸易战这事,邢道荣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用过类似的招数。
谁?
正是齐国的管仲!
据记载,齐国周围的山东地区存在许多不愿臣服于齐国的诸侯国,例如位于泰山脚下的鲁国。为了收服鲁国,管仲想出了一个策略。
鲁国盛产一种纺织品,名为鲁缟,它的颜色华丽,质量上乘,深受齐桓公的喜爱。
齐国的人民受到君主的号召,纷纷穿上鲁缟,将其视为荣耀。
为了控制鲁国,管仲制定了一条国策:禁止齐国人从事纺织行业,所有纺织品都必须依靠从鲁国进口。
随着齐国社会风气的变化,鲁国的纺织业蓬勃发展。鲁国的老百姓发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投身于鲁缟的纺织工作中。
价格不断上涨,产量和效益也不断增加。在鲁国的带动下,齐国的纺织业逐渐消失,鲁缟成为了齐国人民的必需品。
通过这种方式,管仲成功地控制了鲁国,实现了齐国的扩张。
虽然当年管仲可能没有贸易战这概念,但这的确也是贸易战的一类了。
而邢道荣下起手来,可比管仲要狠辣多了。
此刻与荀俣道:“荀公子,上回说曹魏里头,与咱们南方交易最多的,便是曲耕犁与蜀锦可是?”
荀俣还是很喜欢与邢道荣说话的。
这邢大将军素有才干,无意之中一句话,更是会叫人感觉如同多读了几年书一样。
从中得的道理,更是数不胜数。
此刻便应问:“大将军说的不错,只是咱们用的是新币,在北方少用。”
“于是北方百姓,多以物换物。”
邢道荣又问:“那北方可是渴求新币?”
荀俣点头应道:“百姓自然如此,要不然换不得这些…这些将军嘴里的硬通货。”
“眼下一把江东耕犁,可换粮食十担,一匹蜀锦,可换粮食十担。”
“换了之后,在北方还能加价,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