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折腾出来的,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心里有数的。
十七机部,郑秘书拿着三轧厂的函件,向领导办公室走去。
周五上午,高振东正在和组里几个人交流着esr的事情,现在明面上,手上最大的事情就这一件了,晶体管计算机的东西暂时还是私货,项目管理体系的稿子已经送出去了。
领导一下子来了兴趣,拿过函件看了起来。
领导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小伙子手脚还挺快,不错不错,你记住,给出版社那边说一声,书印出来了,马上给我送一些过来,我自己也要仔细拜读一下,顺便买一点儿送人。”
待郑秘书退出办公室,领导揉揉眼,自言自语:“总算是有一些好消息了。北边和我们关系越来越紧张,好多东西,恐怕是要断供了,得早一点做准备。”
杨厂长任总指挥,统管大方向。
李副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厂内外除技术口之外的协调组织。
虽然这个项目的投入和规模,没有大到需要十七机部审批的程度,但是三轧厂还是按照惯例,向部里发了函件,算是通报和备案。
想到这里,领导想起三轧厂的几个产品来,58年开始,北边就已经彻底停止了镍的供应,虽然国内有一些自产,但是产量远远不够。
多余的话也不用说,高振东和他告别,拿着他签好字的项目管理体系稿子去找杨厂长了签最后一个字去了。
“电渣重熔?这个技术北方那边,还有国内,在58年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
其他几位厂领导也挂了各条线的指挥名头。
最终,厂会讨论通过了esr的上马决议,并对组织和人员进行了安排。
高振东任总设计,相较于他的年纪,型号总师实在是有点儿刺眼,就没有用这个名头,而是用了事实上没区别的总设计这个称呼。
郑秘书仔细把这个要求记下,退出了领导办公室。
大家对这个事情都很有兴趣,加上高振东前面的成果在手,对于他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事情也都觉得是个好事情。
领导笑了:“看来,你对高振东的信任度也很高啊。对了,他不是在写项目管理体系的书么?”
在李副厂长心里,已经不把高振东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轧钢厂新人来看了,哪儿有这样猛的新人?而是作为虽然不平起平坐,但是很有合作价值的合作伙伴来看待。
这个时候,老陈来通知他列席厂里的会议,高振东算了算时间,周五,那应该就是esr项目科研申请的审批了。
“高振东?十处打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