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它叫“c”(4k)
经过紧张准备,随着一声令下,试车台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一道火光亮起,烟雾升腾,发出持续的“轰轰轰轰~~~~~~”的声音。
很快,火焰熄灭,整个过程也就20秒不到。
导研院、碳研所,还有其他厂、所、院多人齐心协力,就是为了这短短的一小段时间,什么叫短?这才叫短嘛。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提供了591发动机壳体材料的第三轧钢厂。
至于高振东,不用说,那是真的帮了大忙。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烧完了,然而实验并没有结束,接下来,就是测量新的喉衬在发动机工作后,各方面情况的时候了。
试验一组不算完,整个试验过程一共进行了5组,以全面掌握情况,避免只搞一次带来的偶然性。
这种试验,如果只做一次的话,那运气太好的后果往往远比运气差严重得多。
全部流程下来,试验人员开始归拢分析数据。
兴冲冲的拆开包裹,里面果然是腌制或者风干的山货,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洞里眠的,树上长的,水里游的,还挺全乎。
转过头,他向型号总师汇报道:“数据很好,x兆帕压力下,烧蚀率比原来用的材料降低了60%左右,只有0.xxx毫米/秒,多次试验的数据波动也符合要求,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了。”
曾工拿到数据一看,点点头:“嗯,老段他们这次干得不错。”
曾工笑道:“是啊,红外探测解决了,发动机也基本上解决了,其他的技术,我们多少有点底子,好像我们真的能把它搞出来了。”
看着这一堆东西,高振东还有点儿激动,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一堆东西放在他前世,够踩一辈子缝纫机的。
里面有一封信,打开一看,果然没猜错,是段工写的。
王德柱在家,万月芹快临盆了,没有上课,王德柱是一下班就赶紧回家,所里也知道他家情况,这段时间也尽量减轻他这位副所长的工作。
总师问道:“强度够不够?”
看见高振东,小梅“哒哒哒”的就冲上来了,高振东左手包裹,右手小梅,走进王德柱屋里。
信里,段工代表单位,表达了对高振东的感谢,同时还表示一点山货,不成谢意。
现在红外导引头直接用上了第二代的致冷红外导引头技术,加上发动机壳体、喉衬使用了先进材料带来的改变,使发动机可以工作在更苛刻条件下。
陆工摇摇头:“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