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算是帮你卡了个bug,你说它宽松吧,实际上你又没占啥便宜。
而一个能接受的图像,分辨率至少数万像素起。
提出来的东西,个头比商店里看到的大不少,而且样子也不同,对此,高振东有心理准备。
简单说就是,按照59年这个技术基础来说,别说高分辨率了,就是128*128的红外成像单元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涉及到一整套相关技术。
因为每个分立单元至少要接两根线,是物理意义的两根,而且这么多的单元,一致性非常难做。
虽然线少了,但是很明显,不论1*100还是2*100的分辨率,都是没法成像的。
于是,在加上一级制冷、真空杜瓦瓶绝热、含锗红外光学器材这些不算太夸张的技术之后,线扫描红外热像仪就出现了。
线阵列的探测单元用的长波碲汞镉材料,这是个好东西,不止用在红外探测上面。
系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给高振东整了一个技术极限内的热像仪。
——线阵列扫描热成像仪。
研究人员灵机一动,诶,我拿少量一致性好的探测器单元,排成一列或者几列,这样线不就少了嘛,一致性也好做。
于是研究人员又抖了个机灵,我让这个线状的红外探测器阵列,动起来,在成像范围内一行一行的成像,再把图像拼起来不就行了?
能提取出来,看起来物镜目镜都有,这就让高振东惊喜了,没有给他变成一个红外探照灯+红外摄像机,这就一切皆有可能。
系统就是给高振东弄了这么个东西,1*120的线阵列,实现320*240的热成像分辨率。
哪怕到了高振东前世,线扫描也仍然是低成本热像仪的主流技术之一。
两块芯片提出来能变成两个柜子,那别的还有什么不可能。
哪怕是号称半城也不行!这些和已经铺开民用的晶体三极管不同。
不过想到自己在系统内外地位逐渐稳定,总是能找到机会把这东西弄出去。
这个东西领先全世界十多年呢,不用慌,不用慌。
而且,这东西还有个附带好处,不用全整出来,先把长波碲汞镉的量产化制备和禁带调整技术掌握,就能让某些单位高兴得跳脚。
看着厚厚的一大堆说明材料,高振东乐得要死。
——
京城钢铁厂的nf材料试制车间,粗钢已经炼制好了,现在正在侧吹转炉中,按照高振东的要求脱碳精炼。
这一步,就是高振东要用到侧吹转炉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