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确有可能让大洋公约国家产生警惕,收紧半导体类器件的出口,即使是民用器件。”
大家的眼光看向了运算所,厉所长道:“80万只晶体三极管,根据djs-59配置的不同,大概能生产120台到200台之间,我们也用1274厂的晶体管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表明,1274厂的晶体管在加强散热措施之后,可以满足djs-59生产的质量要求。”
这时,防工委领导笑道:“这个问题,就要问问我们的高振东同志了。”
十二机部领导却摇摇头道:“djs-59不产生影响了,那下一代呢?会不会有问题。”
这个话,让外事部和外商部的领导喜上眉梢,有望埃
是否产生影响,主要看自产的晶体管产量和质量是否都能djs-59的需要,否则如果大洋公约国家警觉过来,停止向港岛输出晶体管,或者提高晶体管的审查级别,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见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自己,高振东仔细的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
外事部门领导沉吟道:“我们可不可以要求购买方保密?”
十二机部领导对于生产,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所以对于djs-59本身是否受影响,他相对比较乐观。
“各位领导,现在的情况,我的看法是会有影响,但是我希望不产生影响。”
这个话,大家都回答不上来,大家讨论了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边翻边汇报:“各位领导好,我们到春节前为止,已经整合了1218厂的硅车间以及我厂的四车间、七车间,通过调整,就在本月,已经形成了一条新的三极管生产线,现在还在产能爬坡初期,月产三极管大约是25万只,三个月内,有望增加到月产80万只,这个事情,我们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接下来就是大家畅所欲言的时候到了,不过高振东几人,暂时还是不点名就不说话。
外商部领导眼睛一亮:“对啊,这个办法不错,毕竟这东西,光看一个外壳看不出什么来。”
防工委领导笑着摇摇头:“我们可以要求对方保密,对方也可以遵守约定,可是大洋公约国家内部互相都在疯狂刺探情报,这种密,很难保的。可以延缓一时,但是长时间不太可能。”
这就让高振东想起约翰牛的mi6了:花旗佬想要我们的情报,根本不需要花钱买,懂吗?
大家这时候想起高振东说的“希望不产生影响”半句话,又看向了高振东。 高振东看向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