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解决方案说出来了:“其实我们可以用直枪托,向右前方横向折叠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卡得很紧,抓握也方便,对于拼刺也是有利的。”
高振东看着他:“我们在战场上只怕弹匣里没有子弹,浪费子弹与否,与弹容量关系不大。”
说完,高振东还走到会议室黑板边上,顺手用粉笔把他的想法画了出来:“像这样,位置安排得好的话,基本上枪托可以和枪管在一条轴线上,有利于提高精度,而且折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射击,这对于装甲车内作战是有好处的。”
高振东继续说:“至于自动原理方面,我赞同现有的短活塞行程,枪机回转闭锁,加空仓挂机装置的方案,这个方案对于提高精度,提升作战效能是有用的。”
大家听见这句话,知道他虽然离开战场很久了,但是是真用过那把枪。
见高振东对于最核心的原理没有意见,设计人员心里不禁有些高兴,看看,人家对于最核心的原理还是认可的嘛,也算没白干。
高振东加了一句但是:“但是,我个人希望供弹具与现有冲锋枪供弹具兼容,我知道现有弹匣无法支持空仓挂机功能。不过我希望现有弹匣依然能在这支枪上使用,只是在此情况下仅仅是空仓挂机功能失效,但是不影响武器的使用。”
然后高振东指了指设计方案上的枪刺:“这个多棱枪刺,功能单一,个人感觉有点浪费,说得难听点,这么长这么重的东西,却连开个罐头都费劲,建议改成可拆卸的,而且做成多功能刺刀,功能齐全一些,比如刺、锯、切、削,甚至剪铁丝网等等。这样能大大方便战士们的日常使用。”
这话说得大家都有点沉默,这是一位上过战场的一线指战员的切身体会。
说到这个,设计人员就有话说了:“高主任,您有所不知,现在我们的钢材性能达不到,做成这个样子,同时也是考虑到结构强度的原因。”
这个说法高振东前世在网络上倒是听说过,也算是经常在军事论坛引战的话题之一。
在高振东个人看来,在仿制过程中原版更短的“扁刺”变为更长的“棱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材料方面的问题,也有战术思想的问题。 不过在这里,高振东准备至少帮他们解决掉一个问题。
他笑了起来:“哈哈,这个好办,同志,太特殊的钢材我不敢说,但是枪上面的钢材,你需要什么性能的,你说,我替你解决!我这个承诺,包括全枪所需的钢材,不只是刺刀。”
此话一出,除了防工委领导等少数人以外,举座皆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