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砦与燕兵野战呢?”
也亏祭孙不杀张旦,还放了张旦回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泰山军打了那么多年仗,什么时候被人歼灭过一个千人编制?这个责任,他谢弼也不敢扛。
“我愿意去赌。”
“所以你说我们能不能撤?”
而没有援兵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这千人众必死!
但这番话,他谢弼不敢讲。他也不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
但郭昭的劝谏并没有得来冯巡的称赞,而是被其训斥了一句:
“那谁是周武?城外的泰山军是?”
谢弼沉默了一会,坦诚道:
“所以我愿意率领所部掩护大军南撤。”
他真的后悔,为什么自己要去什么鲜虞亭收粟?为什么要回五里墩大营。如果这个时候他还在三河亭,那即便是死,也是能和弟兄们死在一起。而不是现在这般羞愧而活。
却在这个时候,一声从上而来:
而张旦阻止了谢弼,肃声道:
张旦又环视左右,见大伙还是不理解,又道:
“可能有些人会说,不就是一条水吗,咱们先把冀州全占了。后面再收拾北面不就行了嘛?此前我也是和王上这么说的。但王上告诉我,幽冀之重,看似重在冀州,但实际决于幽州。只要不能将幽州抵定,那就是占了冀州也是白占。燕兵以骑兵之长,旦夕就能抄掠我方。而只要我们攻下幽州,歼灭镇北军团这唯一一支河北大规模的军团,那整个河北都可传檄而定。”
因为谢弼很明白,随着他们南撤回滹沱河,那么滹沱河就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他们和燕兵的对峙线。所以留在北岸三河亭的泰山军是绝对没有援兵的。
所以,这一刻右军系统的军将们皆相信,这谢弼是真的这么想的,也打算这么做。
前者如果只是问题的话,那么后者就是大问题。
谢弼刚还在和潘璋呵斥着,不防这声音从后面传来。
见谢弼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张旦也不意外。他问了句:
“现在燕兵的四千精骑就在三河亭那里,一旦知道我们要南渡滹沱,你觉得燕兵不会对我们半渡而击?”
于是,吕翔嘟囔着退了下去。
虽然不知道豪势们有什么理由这么做,但不妨碍冯巡在怀疑他们。
潘璋这么大的昂臧汉子,这个时候也绷不住了,泪流满面。
但众将汹涌皆不能动摇谢弼的理智,他只问了句:
“道理再是道理,也要落实到吃饭。没粮,咱们怎么都不可能鏖战到大本营来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