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座,美
军已在黎巴嫩登陆。”他紧闭的嘴角微微上翘,紧锁的眉宇间褶皱轻舒,因
过于严肃而冷峻板滞的面容闪电般掠过一瞬常人不易觉察的笑意,他把手杖
微微向前抬一抬,表示知道了。
侍从官不敢离去,两足跟并靠得紧紧的,静候“领袖”的指示。
他的双手叠放在一起接着手杖,那颗著名的光头在旭日映照下熠熠生
辉,发射着历经风雨研磨后的光泽,须臾,他的嗓子深处发出喑哑的声音:
“早膳过后。。不,现在,通知经国,叫他尽快征询各位中常委及三军首长
意见,对中东局势发展及对台海安全的影响作出评估。”侍从官敬礼,转身
离去。
在台湾宝塔式政治权力结构顶层,谁都明白,最近各种重大的国际问
题和岛内问题通常由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蒋经国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来组织研究
并向层峰汇报,这无疑是老头子发出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传位信号。
不管此刻他统辖的区域已经萎缩得何等狭小,在本质上,“总统”依然
是一位不穿龙袍的君主。从对中国封建帝王的深入研究中去把握“总统”的
内心世界,大体八九不会离十。
美国佬真的在中东动手了!
此时此刻“总统”的内心又泛起波澜。来到这个岛子之后,他才更深
刻地体会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同自己的生存命运联系得是那样的紧密,以
至于他总是以一种历险般的心态焦躁地期待这个世界充盈变数,变化得愈眼
花缭乱高深莫测天晕地眩愈好。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花岗岩般一成
不变被凝固被定型,这意味着他将永远地被冰封于这个海岛,重返故里的梦
将永远的是一个梦。
为了说明世界局势的骤变有时会使台湾看似灰黯的前途突显光亮柳暗
花明,他在各种演讲和谈话中不厌其烦地提及另一个令人难忘的清晨。
那是1950 年6 月25 日,他正在用早餐,经国急匆匆送来驻韩“大使”
邵毓麟的报告:“韩战爆发”。他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终露眉目,大脑
的天幕上流星般闪过第一个反应,竟与那个人称“小鲁肃”的邵毓麟的研判
不谋而合。邵在报告中说:韩战对于台湾,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
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帮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