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算一下自己手中究竞有几样牌。
8
7 月31 日,赫鲁晓夫的图-104 座机抵降北京。
赫氏在北京小住三天,秘密而来,公开而去,把原本已经高八度的中
苏友好二重奏又拔高了一个音阶。
8 月4 日,北京和莫斯科同时发表《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很
少有人仔细琢磨,两位共产主义大国的领袖人物亲切聚首晤谈,为何新华社
和塔斯社竟然没有配发一二张他们握手或拥抱的新闻照?事实上,直至今
天,人们也从未看到记录这一颇具历史性场面的照片。原因很简单:毛泽东
是在中南海游泳池畔穿着游泳裤头欢迎和会见来自北方的老大哥的。赫氏大
概亦察觉到西服革履与此时此地的氛围太不谐调,赶忙更衣,换上与毛泽东
一模一样的游泳裤头。二人双双入水,切磋泳术,别有情趣。一旁是否有摄
影记者拍照无人考证,但我猜想,即便有人拍照了,也不便让两位领袖人物
袒胸露臂、光着脊梁走上一贯严肃的党报版面吧。
毛泽东曾以此种方式接见赫鲁晓夫是直至近年才予以披露的,许多新
闻媒体评述,这反映了毛泽东对于赫氏的轻蔑。更有甚者,海外亦有评论认
为“此举乃毛的精心安排,意在羞辱赫氏。”其实,以笔者愚见,种种臆测
均系“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毛泽东处事待客,历来大而化之随便简捷不大
讲究繁文缛节,而且一般他本人只讲原则,不谈具体,具体事由周恩来他们
去谈,此乃个人风格使然,本不足为怪。若一定要讲“精心”、“有意”,最
多是已有预见将在某些问题上同赫氏“谈不拢”,与其双方在会议大厅严肃
对阵争得面红耳赤,不如采取一种轻松方式,既表明了己方的原则立场,又
不致使对方过于尴尬下不来台。如此而己。
但中苏早已歧见日深,也是真事。
双方裂隙源于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那篇彻底否定斯大林的秘密
报告。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不能同意赫氏的论点,坚持应对斯大林三七开,
因为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只能丑化苏共几十年的历史。此事对毛泽东影
响之深可从十年后他发动“文革”看出,“文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挖出
大大小小的“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危险人物”。另外,赫氏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