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但是影响的地区主要是台湾海峡和
福建海岸地区,如果我们分批进入,第一步进驻连城、汕头,台风对我影响
不大,对敌人影响却很大。
三十多年过去,再读“报告”,能令我拍案叫绝的自然是三位年轻上将
及众僚属的智慧和判断力。后面战事的发展竟与原来的预测惊人地一致和吻
合,此类情节,人们好像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每每读到,由此生
出了对诸葛孔明和智多星吴用的五体投地。不同处在于,诸葛亮、吴用的“神
机妙算”纯属天授,天上掉大饼似的得来太容易,而1958 年的“判断精度”
则是在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和脑细胞后才逐渐地减除误差向0°靠拢的。
台湾方面说,1958 年台海炮战,是大陆方面苦心积虑蓄谋已久的行动。
“报告”证实了这一说法。可以确定,早在1957 年底、1958 年初,大陆方
面就已经决定于1958 年7、8 月间在台湾海峡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了,再巧不
过,是年7 月的中东事件,给了毛泽东部署、发动的军事行动以更充足的理
由。
台湾方面说,1958 年炮击金门,是大陆方面登陆金、马,血洗台湾的
前奏。
“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大陆空军入闽,确是一次突然猛烈的出击,
但并不是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不出海岸线作战”,“大陆挨炸也不轰炸台
湾”的原则规定,已将预期目标在一相当有限的范围内锁定,总体战略意图
并未脱出“积极防御”的构架。事实上,如果台湾空军的表现一如后来那般
乖乖、其侦巡航路再不逾越海峡中线、更不随意到大陆来游荡闲逛,两岸空
军便大体可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海峡天空也可讨得一个相对的宁静。处于
交战状态的双方,谁都无法容忍对方的炸弹每日高悬在自己的头顶,都将采
取措施“请君出瓮”,这总是心之常态吧。因此,既然1958 年“大陆准备攻
打台湾”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粉碎了共匪的进犯企图、胜利保卫了台
湾反攻基地”的夸耀也只能是无稽之谈。台湾为“胜利”寻找了一个虚无的
前提,并不能使虚无的“胜利”成为真实,就像你可以逼真地画一棵果实累
累的苹果树,但你永远也不能把那果子摘下放进嘴里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