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的海风,让浑身透湿的人们两手抱紧了双肩牙齿不停地打颤,身上那一片
片麻麻点点的东西不知是白天热出的痱子还是这会儿冷出的鸡皮疙瘩。
恶劣的天候,给部队备战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头都说:1958 年那雨,真把部队折腾稀了。
※※※※※我看过一部南疆自卫反击战期间摄制的反映我某山区阵地
实况的纪录片,对多雨地区阵地战的艰苦性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有几个镜头
深深刻在脑子里:一战士根本不穿衣服,连裤头都不穿,光着屁股持枪据守
在战壕里;一战士脚泡烂,全身长满了疥疮,痛苦地坐在泥里发呆;一平米
见方的猫耳洞已成了水坑,一战士双膝跪下,用钢盔向外舀水。。曾任九十
三师炮团二营教导员的郭子兴老人说:嗨呀,我们当年从厦门到围头,沿海
一线,到处都是那个样儿。
※※※※※郭子兴的阵地设在大嶝岛最前沿。夜间上岛,一条舢板一
门炮,很不容易。上了岛更不容易。85 炮本是小炮,不重,柏油大马路上,
五个人可以拉着跑。现在不行了,乡间小路全翻成了泥浆,一脚下去,陷到
小腿肚,炮轮子陷进去就再也转不动。卸掉轮子反而好拉。稍平一点地方,
一个排可以拉动。上坡,得一个连。陡处,一个营加上民兵好几百人,才拉
得动。从渡口到前沿,七、八里地远,就那么一寸一寸往前拖往前挪。拳头
粗的绳子,炮三连拉断了十七根。全营十二门小炮,拉了三个晚上才到位。
可想而知,后面两个122 加榴营,炮大,拉到位的困难程度。炮轮上了架,
人也散了架,随便什么地方,躺倒就叫不醒。迷糊几小时,干部脚踢巴掌拍
一个一个拽起来,不能睡,事情火急得接茬干!搞伪装,挖堑壕,修炮位,
搬炮弹!整整一个月,棉布军衣没干的时候,全都糟成了烂布条。没有替换,
提倡穿麻袋,上边剪个洞,头套进去,再两边掏个洞,胳膊伸出来,腰里扎
根绳子,下边刚好盖到大腿膝盖,集合站队,活脱一个原始人部落。好多战
士不穿裤头,晚上索性连麻袋也不穿,反正老百姓大多已迁移,近处没有女
人。有女人也不管,扭转身去,捧把稀泥往要害处抹一把,迅速完成“战场
伪装”就行了。还记得二连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