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传达射击的命令,炮战
一开始,他就接到了立刻还击的命令,但是当时通讯线路故障了,于是他就
向阵地跑去,虽然他在前进途中不幸被击伤,但他仍旧带伤抵达炮阵地,使
待命中的弟兄,迅速的击出了反炮击中的第一声怒吼。
台湾记者对“国军”弟兄“沉着”、“冷静”、“英勇”、“果敢”的赞扬,
云顶岩上不予重视。云顶岩上重视的是记者先生们有意无意间传达出来的另
外一个信息:我炮击时,金门从上到下确实毫无觉察,毫无戒备,炮击的“突
然性”完全实现,相当成功。传阅毕,张翼翔、刘培善、石一良等相视一笑。
又一份“参考消息”呈上,是记者先生们关于金门“辉煌战果”的报道。看
后,引发了一阵爽朗大笑,在没有什么油水的午膳中,增添了一道挺开胃口
的“佐餐”。
刘铨善士官长说:说起来也许不会有人相信,然而那却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这在全世界的炮战史上,恐怕也是从没有过的纪录。炮战刚开始,共
匪就认定他和官兵们戊守的那座小山头,必须先予消灭不可,并且在一天一
夜里,发射了它的四十八门重炮,经过盲目滥射后,认为必然已逞兽欲,但
却在它自鸣得意踌躇志满的同时,刘铨善士官长这个连的火龙,却怒吼咆哮
起来,立即使金厦海峡上空的风云为之变色,一炮紧接一炮的,最后终于把
这四十八门匪炮全部消灭了。
刘铨善士官长一个连四门炮,在一天一夜里,消灭了解放军重炮四十
八门(一个半团),说起来只会让人笑掉大牙,将此“纪录”送到“吉尼斯”
总部,会叫证审委员会一脚踹出来,用不着耽误功夫去核查。
※※※※※我苦苦找寻有关金门“那一天”的事实,踏破铁鞋,一个
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寻到了一个,这就是来自台湾的王老先生。
老先生乃山东烟台人氏,1949 年随“国军”“转进”台湾,1958 年在
小金门任步兵连副连长。“八·二三”给他留下太深刻的记忆,因此,当他
回到大陆来探亲投资时,还执著地做着一件事:广泛搜集大陆方面有关“八·二
三炮战”的史料和资料,他说:“我是炮战的亲历者,从来只看到国民党的
说法,很想了解共产党是怎么说的。”于是,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我们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