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两篇军事论文给我看,一篇鼓吹台湾应积极打破“外交孤立”状态,购买
更多的先进武器装备“国军”;另一篇主张放弃金门、马祖等外岛,切实加
强台湾本岛防务,等待大陆发生内乱,伺机大举反攻。两篇论文立论并无新
奇,但也反映了台湾部分军方人士曾经存在的要求与看法。老先生说,这是
他十几年前的文章了,现在,他的观点早已改变,“双方的战争状态理应结
束了,先从扩大经贸往来入手,加强了解与联系,最终达成统一。”老先生
这是第三次回到大陆,他除了要回烟台老家探亲访友,还要到江西投资兴办
一个规模颇大的农场。
站在1958 年的立场,我对老先生的幸存感到遗憾。
站在1994 年的立场,我又对老先生的健在感到高兴。
事情就是这样,对王老先生当年铺板下面的两件脏衣服,历史先说了
一句“他妈的”,后来,历史又说了一句“多亏了”。
5
5 时30 分,景色宜人环境恬静的翠谷水上餐厅,顷刻间成了屠宰场。
胡琏备下一顿丰盛的酒菜为俞大维接风,使得金防部副司令赵家骧、
吉星文、章杰、张国英及参谋长刘明奎等二十几位高官齐集水上餐厅恭候,
结果,主人和贵宾尚未到,第一道“大菜”先端上来了,竟是大陆免费馈赠
的的炮弹。
战后勘察现场,翠谷池塘,东西两座小桥均被炮弹直接命中,塘坝断
裂,蓄水流失,只见塘底污泥干涸,弹坑累累,一座华丽的水上餐厅被弹片
穿射得洞孔密布,里外墙壁上血迹斑斑,惨不卒睹。
※※※※※炮弹突然炸响,出于求生的欲望和本能,赵家骧拔腿冲上
小桥,夺路而逃。只可惜,人快不如炮快,当即腰部中弹,倒地身亡。
赵家骧为陆军大学(黄埔系)十四期生,毕业后由排长干起,擢升迅
速,二十二岁即任营长,是国民党军中最年轻的营长之一。抗战中,率部参
加过武汉会战及打过昆仑关、天堂顶等硬仗,三十四岁在昆明主持中美参谋
训练班事务,被视为国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抗战胜利后,赵某对襄
助杜聿明收拾滇局武力解决云南龙云,策划周详,处置迅确,乃更获“总统”
嘉许器重。内战爆发,赵家骧调任东北“剿总”参谋长,三年苦战,出关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